热门
自由骑行;泉南四大佛教名庵之一“晋江海潮寺”游记
1 0 发布于 2018-10-30 09:49:2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本帖正在审核中

行程安排

  • 行程1: 下伍堡海潮寺   英林镇,下伍堡

=====================================================

【出发时间】2018-10

【旅行周期】1-3天

【人均费用】500以下

晋江海潮寺

海潮寺原名海潮庵,又名海韵堂,位于晋江市英林镇伍堡村西南隅,为泉南四大佛教名庵之一。


简介

沧桑历史

海潮寺原名海潮庵,又名海韵堂,位于晋江市英林镇伍堡村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僧慧基所倡建,初为简筑,供奉观世音菩萨,祖庭乃晋江安海龙山寺。

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仲秋,住持僧真诚禅师洎五社诸姓乡耆集资扩大鼎新,始成歇山顶三楹三进院落,增奉福佑帝君(通远王),占地面积达十五亩余。

清初毁于兵焚,遂圮毁。

迄乾隆九年(1744年)季春,乡绅耆合议重兴,延请僧广德主厥事庀材复建。

道光十年(1830年)秋,住持启妙募缘又修。

岁月沧桑,海潮寺历经数百年风雨,砾楹腐朽,寺渐废圮。

1947年,在乡绅旅菲侨胞姚乃昆等信众鼎力资助下,曾一度重修。

1958年初冬,因炼铁引发火灾而烧毁殆尽。

1990年,时值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乃至全国各地,落实宗教政策复修寺庙。因缘殊胜,五社诸姓之海内外各界人士,礼请传德禅师住持海潮寺,并同心协力,发动乡邻海外及善男信女募捐,投入到海潮寺的复建大业。乃有旅菲侨胞姚乃崐、姚望深、柯孙仁,与港澳同胞姚嘉灿、柯君恒、及本邑众乡邻贤绅的极力支持,共谋发展大计,启动寺院重建工程,历经八年告竣。


濠江牌,已经快12年了。

上半年刚换了前胎,风挡,大灯一套,

重建后的海潮寺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寺院系悬山式双檐抬梁结构,砖瓦木石建筑。 寺中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如历代楹联碑刻、名人题记等,寺匾“海潮寺”为当代著名侨领、书法家梁披云亲题。

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坐东朝西,遥望覆鼎,面宽五间,奉三世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殿之两侧,复建有殿堂,坐北朝南,面宽三间,祀奉福佑帝君、仁福尊王等神祇。


现今的海潮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布局精妙,建筑格局别具特色,雕龙石柱迥异多姿,且勒石楹联巧对其思,诸体并用,众美争辉。寺前海潮胜景,寺中艺术集锦,令人赏心悦目,极具审美价值,是朝圣、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同时,方便了信众们举行各种参拜仪式,晨练及健身等娱乐活动。更加有力弘扬我佛之慈悲,于是乎,与佛结缘者,其面也善,其人也和,其事也顺,其业也兴。

更有两岸三地及海外侨胞,常来寺里上香还愿,从而见证了血脉同亲,宗教同源,文化同根的乡土之情。

历史事迹 助郑十八公庵聚国殇 据传,明永历三年(1649年)12间,郑成功率师在安海备战,驻于海潮庵一带。之后,郑成功亲率住在海潮庵的18位武僧挥师广东揭阳、潮阳、惠来、普宁等地抗清。

第二年6月包围潮州府城,最终清军败北,史称少林十八助郑之捷。

同年八月回闽,中秋之夜郑军抵达鼓浪屿,其后遂攻占金门、厦门两岛。查阅《清通鉴》,确有其事可稽。而后这18位武僧随军到台并在战争中殉难,故庵中镌有“助郑十八公庵聚国殇”联语,以致海潮庵于清初毁于兵火。直到乾隆九年(1744年)春,乡民重兴,嗣后又几度修葺。

何谓“助郑十八公”,且来自何方人士?说来鲜为人知。最近,从民间藏书家曾华衡先生提供的《毅轩杂志》“记闻录”中获悉,所谓“助郑十八公”,则是“吾邑少林襄助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十八位名僧”。即:“龙山寺肇善、竺云寺玄理、紫云庵玄原、海潮庵玄发、院林寺玄华、紫溪庵玄明、石佛寺玄平、澄碧庵玄

伍堡海潮庵,地处晋江围头湾畔,面临大海,与金门太武山遥遥相对。庵前的西、南两面开阔地,更是习武练兵的好去处。难怪郑成功慧眼选取伍堡海潮庵为军事据点,因而聚集了来自泉南诸寺庙名僧投于郑军反清麾下。

其实,除了少林众多名僧外,尚有伍堡本乡乃至附近村落的俗家子弟不下千人,亦慕名而来加入助郑反清队伍。他们拜师少林名僧练就一身武功,不少人还是弄潮行舟的好手。故在攻克金厦之后,又驾乘战船渡海至台湾,在驱逐荷夷的枪林弹雨中,少林武僧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于危难中救助俗家弟子牺牲。

为感念他们的英勇事迹及献身精神,在伍堡乡间曾塑造十八名僧泥像祀奉,俗称“十八王公”。可在后来的“破四旧”中才遭毁灭迹,但他们驱荷复台的爱国精神仍未泯灭。几年前,台湾中华电视台曾播放的“十八王公”连续剧,正是取材于吾邑少林助郑十八位名僧可歌可泣的事迹。

而四十五年前的伍堡海岸边上还可以看到已生锈的铁炮,那是当年郑军备战遗下的物证,待至上世纪五八年大炼钢铁后,才不见其铁炮的形迹。









寺庙里面的放生池,






























传奇故事

福佑帝君送杉助建

明成历三十三年(1605),海潮庵增建,由于木材供应不足,面临停工待料的处境。住持正在发愁之际,一位船工来到庵中,请工人到船上搬运杉木。住持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并无乡人外出购买杉木,此杉木是谁送来的呢?船工回答是一位“红帝伯”采购送来的。 [1] 

寺院完工后,住持与乡耆四下打听,才知道所谓的“红帝伯”其实是九日山海神“红帝公”——福佑帝君(通远王)。自此海潮庵增奉九日山海神福佑帝君与其从神仁福王,并在庵中建起一座红帝公宫,有楹联为证:“宫建庵中自古分门别户,街兴村外如今接道边乡。”

仁福尊王白犬救主

海潮寺里供奉有一只泥塑的白犬,称为“白犬公”。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玄妙的故事———

据海潮庵庵志记载,清朝年间,仁福王(庵内供奉的当境王)代表福佑帝君起驾诣南安九日山下的金鸡桥畔祖庙谒祖进香,回驾经过泉州时已夕阳西下,而那时,进香的人们从晋南海滨乡下半夜三更起程,人人步行,手提肩挑,一路劳顿,早已疲惫不堪,大家都想进城过夜歇息,并期待着明日可饱览从未见过的泉州名城的风光胜迹。因此,一踏上顺济桥,个个振作精神,兴奋之致竟“哐—哐—”敲起大锣。

其时夜幕降临,天色阴暗,守城卫兵不明真相,以为大官突然驾临,便急忙往府衙禀报。知府闻知后,连忙整衣备轿出迎,岂知迎来的却是乡间谒祖进香的队伍,顿时恼羞成怒,厉声斥道:“夜闯府城,惊动本官,扰乱四方安宁,该当何罪?”遂将一行人扣留下来。

此时,乡人出于惶恐,向知府恳求高抬贵手,并边说情边称家乡当境神灵如何的显赫。但知府大人仍面带怒容,置之不理。这时,人们将当境“仁福王”抬进府衙内,知府看到眼前的“仁福王”头戴王冠,一脸朱红,身着绛色龙袍,显得正气凛然。对此,知府不再声色俱厉,反而和颜悦色道:“你们说这神有灵,本官意欲察看如何?倘若神轿能不靠人力自移寸步,本府既往不咎,当即放行。”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乡人无可奈何之时,一只白犬蓦然闯入厅堂,钻进仁福王神轿下,驮起神轿,稳稳当当地越过三块方砖,知府目睹现状后目瞪口呆,深表诚服。于是,亲自焚香叩首,并令手下准备好笔墨砚,取来五尺许长的红绸,提笔在仁福王头旗的“仁福王”中加了一个“尊”字,以示尊崇与钦服,次晨列队恭送仁福王神轿及谒祖队伍出城。

自此,仁福王人人尊称为“仁福尊王”,仁福王的神帐、桌帏上则依知府大人的敬称题写。此后第二天,消息传开,轰动泉州。不少市井庶民,出于好奇与敬畏,纷纷争睹其尊容。

原来,这白犬是海潮庵和尚玄发所养,机灵且熟知人性。之后,海潮庵内便塑了一只白犬奉祀。

海潮寺中的石柱上至今尚有镌刻一副引人注目的楹联“金鸡谒祖开道鸣锣登九日,白犬通灵驮轿跃步越三砖”,讲的就是这一充满了传奇的故事。

佛灯护航救迷途人

海潮寺中有副引人瞩目的楹联曰:“滩上救迷人三盏佛灯照佛海,宫前竞走佛一乡人众涌人潮。”

此楹联可谓绝对,且上下联说一个既神奇又现实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据传明末,有艘满载台湾货物的船舶,驶入围头湾内的伍堡海域时,正逢风暴来袭,且值月黑风高之夜,四处漆黑一片,不见山屿形迹。船上艄公一时窘迫,不知将船驶向何方。不久,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近乎樯倾舟覆,情势岌岌可危。

此时,船主焚香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人与船平安脱险,并许下日后酬谢的诺言。须臾之间,忽见不远处豪光灿烂,旋即三盏灯火照亮海面。老艄公即驾船朝向灯火行驶,不足半个时辰,竟化险为夷,安然靠岸停泊。船主又惊又喜,遂登岸跟踪探究,疾走数十步,始见灯火霎时消失于滨海小庙门外。

翌日天明,船主率众察访其庙,叩拜庙里祀奉的观音佛祖。嗣后,船主会同货主商人特来酬谢,依照诺言捐献巨资,襄助乡人建庙宇。

  • 车辆实拍
  • 风景展示
最后编辑于2018-10-30 09:49:22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