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了新能源汽车的“资质门”,企业将何去何从?
1 0 发布于 2018-03-27 21:37:20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本帖正在审核中

当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两会期间最高频的词汇,“进一步扩大开放,车辆购置税再延长三年”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内容,更是让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虽然政府对此明显持有支持态度,但是让众多企业深感迷惑和揪心的是:自去年起骤停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何时能够继续?那些卡在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核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资质门”骤停,前方动向不明

根据行业规范,国家发改委的投资项目核准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资质大门”,它决定着企业是否能进行新能源车辆的研发、生产,虽然后续产品上市销售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审核,但跨过了第一步后面就能循序渐进。然而自从2017年5月16日,最后一家江淮大众项目核准比附文件通过,再无其他获批名单。迄今为止,仅有15加新建企业跨过了2015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这道“资质之门”。至于后续何时回启动,无人知晓。



卡在门口的企业,举步维艰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点毋庸置疑。抢占先机,当然是众多企业的目标。然而卡在“资质门”的企业众多,他们不仅无法实施下一步,还有可能将自己眼前的路堵死,尤其是申请流程卡在2017年5月暂停节点的几家企业。

2017年11月底,有人发现,在发改委“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的审批事项公示信息中,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江苏国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康迪电动汽车江苏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在审批结果一栏中显示为“通过”。然而此后不久,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事项公示信息上,这3个项目的审批结果一栏又显示为“其他”。

根据行政审批相关规定,发改委受理并收到评估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应出具审核结果,上述项目审核均已超期多时,并且在公示平台上先后显示结果不一,难免有些奇怪。事实上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项目核准尚未重启。这对于那些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无法如期启动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劫难。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投入之后,等来的却是项目的无限搁置,重启之日不知何时,这对地方和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必定不会小,希望政府能早点给出应对措施。

带动市场,是真是假?

据了解到的情况,政府暂停核准也是发改委基于多方因素的无奈且必要之举。前期审批过快,导致获得新能源车生产资格的企业过多,水平参差不齐,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综观拿到资质的15家企业——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这15家总体创新力度不及预期,且目前仅有少数的5家企业进入工信部产品公告可以挂牌售车。这与当初政府所期望的“引发需求,带动市场”还有些差距。且这15家的总产能已近百万辆,倘若再算上仍在排队申请资质的百余家,以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与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00万辆的预期相比,产能储备超标无疑。

为了避免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政府只能关闭这扇“资质门”,那些被堵在门外的企业,也只能静待时机。

写在文末

根据两会和政府动态,何时重开新能源汽车“资质门”还无从知晓,必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调节。但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也有目共睹:

今年两会期间,发改委对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的“请尽快重启新能源汽车许可审批”建议予以答复。答复中发改委明确了两点信息:

● 一是正在清理规范新能源汽车投资,使行业有进有出,避免过热。

● 二是待《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修订发布后,尽快办理。

希望政府能早日做出政府新能源车“资质门”的最佳处理方案,各大企业合理调节自身产品计划,紧跟方向,一起突破新能源汽车“资质门”的困局。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