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我的悉尼的短行
1 51 发布于 2017-09-28 11:31:38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由于工作的缘故,需得前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市,为期一周。
套句老话:时间紧,任务重。
工作是第一位的,不过还是忙里偷闲,放松一下自己。就算是不能任性的自由行,至少也逛逛,算是安慰自己啦

初至悉尼,刚刚落地,就可见到足够多的中国元素,猛然间似乎还是在首都机场徘徊。

工作之余,夜行,竟见得这个牌子

当地的停车场多为多层建筑,功能也很单一,就是为了满足停车的需求。想来是和当地的情况有关,一是,地广人稀,不缺地;二是,地质情况,估计不适宜开挖大的地基,至少是成本比较高。
呵呵,职业习惯,下面步入主题。

这是回程时,在机场拍摄的,悉尼的机场有很多的中文提示,对于国人来说,还是很便利的

只是,机场为国际机场,人还是不少的

四处都有中文提示

就算是购物,都有优惠,而且是中文提示。据说是提供给团队的,可以打折。

这就是回程的登机口,像不像是首都机场啊,呵呵

四处就是中文,即有感于当地人的服务周到,也感慨于国人数量之多。据说,悉尼市,有500万人口,其中,50万都是华人,还不包括留学生。在路过悉尼大学时,刚好赶上学生放学,90%以上,都是华人。

候机厅内的展示

当地购买的红酒,多个朋友推荐

下面是对于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想。
由于工作的关系,去过多个洲,多个国。既有第三世界中的垫底者,也有发达国家者。
不知是经济地位,决定生活态度,还是教育的影响,总是有深刻的感觉,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在经济发达的地域,会有更好的诠释。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付出代价,既有社会成员的付出,也有环境和自然的付出。一百多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工业革命,让很多古老的文明付出了代价,也让他们落后于时代。也让很多的蛮荒之地,一跃成为第一集团的成员。
且不论原因如何,更多想说的是,现状,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清晨,院内的偶得

亮点在院外的马路边,一只怡然自得的鸟儿


我的摄影,一向喜欢几何图形,所以在很多的照片中,都有体现,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口味,但自己喜欢

BONDI PARK,一个悉尼海边的公园,当地比较有名的海滩

公园里的示意图

到达此地时,已是冬末,因为是南半球的缘故,节令与我们刚好相反。虽然风大浪急,然而温度限制了游泳和冲浪行为。

海边小憩之处。
屋面上,安装了光伏,看来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全球都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也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

上午时分,人很悠闲,连带海鸟都是一副闲散的状态

晨练的人们,奇异于他国人民的有闲,为什么忙碌的我们,总是像上了发条

这片海域,两侧被陆地环抱,形成了海湾

远眺过去,平整的海滩,是天然的健身房

喜欢抓拍,喜欢偶得

人与自然的共处,是如此的和谐,而不做作

很喜欢这张,自诩可以做屏保了

还有意境吧,也是得意之作

浪起潮来,平静中的涌动。
于无声处,尽显激情。而于我,竟是如此的安详。
凭栏静听风波动,驻足观涛留鸟踪。

下面这组的拍摄地点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附近,还包括附近的皇家植物园和军港

主角不是歌剧院,是这只没有留下姓名的海鸟,它在远眺,我在近观

军港中的军舰,像是航空母舰,还请大家指正

这个像是两栖补给舰

这张也是我的喜爱,喜欢这种阳光下的宁静,喜欢这种简单的观感,没有喧嚣,没有复杂

一片小小的池塘,勾勒出这个大都市对于自然的尊重和认同

岸边礁石上的生命,大好的时光,不负日光,不负卿

悉尼歌剧院和悉尼铁桥HABOR BRIDGE

军港旁,沿岸的小径

岸边餐馆中,静待食物的海鸥,在照片右边,就是一桌就餐的人,而这只鸟,极有耐心的在等待,即不急躁,也不担心,有的只是平和,习以为常

皇家植物园中,路边所得。
可爱的不仅是这个小盆友,还有这只极为有趣的海鸥,明明可以飞翔,却很有耐心的步行陪小女孩,来回的踱步

对岸的高楼林立,可能这才是大家熟悉的大都市

忽然间,有些阴霾,但天空还是那么蓝的透彻

皇家植物园的岸边
延伸的护栏,画出了镜面一样的海与绿岸的分界,也连接了自然与城市的接点

观览小火车,很有童趣

大门口,接待台上,问候的语言,真是不少啊

这是设计者灵感的展示,果然和蛋壳有关呀


如果换做是鹰,是不是更有感觉啊
但还是很喜欢,抓拍不宜呀

夕阳中,勾画出教堂的屋顶

稍后,太阳已在迫不及待的要回家睡觉了

一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

这是在当地收资时,所去的家居建材市场

对于屋顶,很有兴趣,可以敞开的屋面,适宜日照,适宜植物生长

抬头望去,在室内,就可呼吸的新鲜的室外空气

这是宾馆旁边的办公楼,喜欢这样的设计思路,屋顶上的小憩之处,可能有四壁遮目之嫌,但也落得眼不见为净,自得所想

街对面的早晨,二层的露台上,对坐早茶,所得一定颇丰

喜欢通过一个城市的建筑,来解析那里的生活状态和态度。
最喜欢的,是包容,不仅有对人,也包括对物,对事。
去过不少的欧洲城市,记忆最深的还是这种包容。而这种态度,在第三世界却不多见,不知是文化的差异,还是经济发展的不均。就个人而言,更多认可第二种理由。

即使只是一栋二层的办公楼,也会通过造型,生出些许的变化,即改变观感,也可改变心情

街道行进,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夕阳临近,也如国内的工地,但给我的感觉却迥然相异。也许是透彻和清晰

步行在小街上,入目而来,顺手得之。
拍与看,皆可随意

一道虹,横跨在天边,极为完整

蜗居在小路边,虽小,但一点也无碍于主人的精心雅趣

对于历史的认同和尊重,是本人最看重的,如同人一样,我们有过去,须得正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历史,如不能正视,也应保持起码的尊重,妥善对待,留与后人。
路边得见,动辄皆是百年以上的老屋,不仅有介绍,还有年份在建筑物的正上方。由此可见当地的态度。不知有多少借鉴作用。

人行道上的小品,未得知年份,想来有些年份

虽有破损,但大体保存还完整,实属不易,故而留之为念

现代的环境中,留有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物件,要是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不知道是否可以存在,呵呵

不敢苟同于这样的审美观念,矮而敦实的造型。
不过想来,存在既是道理。

现代化的办公与厂房,属于附属式的,值得一提的是,一层留出的空间,即实用,还有了视觉上的变化。

在悉尼电视台上,俯视海湾

蜿蜒曲折,林林总总

俯视教堂,很是喜欢这种哥特式的风格。可惜的是时间问题,未得亲临,憾之已

即为汽车之家写帖,怎么少得车,这个主题。
有耳熟能详的品牌和型号,也有少为人知的情况,观之论之,畅所欲言。
















路程紧凑,仓促而为。所以有些许零散。
想让大家一同走马观花的看看不同的生活、工作。
想说的和想表达的,也是这次短途的所得。
不管如何短,终归是有优有略。
欣赏当地人的悠闲、散漫。但也知道,需得前人种树,方可后人乘凉。我们落后了一百多年,所以才需当代的大步赶超。今日的不辞辛劳,为的是日后的闲庭漫步。
但对于历史的尊重,也还是为我们提醒一二。未必见得一拆到底,全部更新,就是好事。保留与更新,都需要一个度,不可一蹴而就,急功冒进。我不在那个位置,说的也是所看所感,一家之言,还望指教。

最后编辑于2019-10-15 18:24:03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