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家门口的美景(一)------太行深处乡村初冬
1 3 发布于 2019-11-26 23:26:2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近期较忙,一直没有顾上到山里转悠,星期天起床一看,天气晴朗,立即推掉各种杂七杂八,发动马儿🐎,🚗一骑出城直奔山中而去。

        疾驰半小时,首先见到进入深山的标志性建筑------防火瞭望塔,护林员驻守深山不易,辛苦了!敬礼!👍👍👍

极目远舒,见山河逶迤,立时胸怀壮阔。😁😁😁

不知名的门楼,有点像古时占山为王的山大王的寨门。

开始进山,低速低档,确保安全。

        山路崎岖,马儿没有配备海拨高度表,当前海拔全靠估计。

       看图学成语,羊肠小道最形象的表述。

        劳动人民伟大,遇到山势险要,路面修筑没有支撑,那只好向大山求助要路面,侧面深挖进去,硬生生从岩石里掏出来了一条路面。

    盘山公路左绕右弯走了近一小时,视野忽然一下开阔走来,远处一个大山环抱着的典型山庄窝铺显现在眼前。

         用手机镜头拉近观察,远处咩咩叫唤的羊群给荒芜破旧的村庄平添了一丝生机。

    只见村庄不见路,决定停车前往探索。

        路边星星点点的羊粪蛋,为我们找到进村小路指引了方向。

       不愧是神车称号,角角落落都是五菱宏光S,什么路况都可以征服。👍

        进村小路,前边已经有牧羊犬大声发出警示,宣示边界主权,说明我们对路线的判断非常正确。

小路尽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潺潺流水的小河河道尤在,溪水却跟着村民进城去了。😁

       村口的榆树,如五六个匍匐的哨兵般占领着制高点。

似曾相识的石头塄沿,拍摄抗日神片最佳外景地。

    顺便还可以拍摄抗日神剧中鬼子敌机刚刚空袭过后的场景。

      拾级而上的台阶。

         这个可不是窑洞,是为了扩大院子面积而打的石拱支撑,省料不省工,类似现在的混凝土浇注的桩基,这种地基可以想象当年房子修建的不易。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房屋院落整体,主人当年费尽心思扩展院子使用面积,巧妙地套用石拱桥原理,变沟壑为院落,工程量巨大。

    大门虽小,门台石和门楣雕饰精美。

 大门里面还有二门。

门头三层均有木雕。


左侧门台石雕刻精美,类似凤凰起舞。

      右侧门台石三人翩翩起舞,画风古朴精美,只是没有带拓纸的习惯,那样就能做成拓片让专家们研究一下。

   二门没有雕饰,只有两块整齐的门台石,院内房子不仅开间小而且是石头窑洞。

       估计是先有窑洞而后修建大门

杂草丛生,门窗洞开。

        城堡一样的大门,冷兵器时代防盗拒匪的重要防卫设施。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虽地处山沟荒岭小庄,匠人们一丝不苟的建筑工艺,让我想起了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药店的这幅楹联,但“北京同仁堂”回收销售过期蜂蜜的“蜂蜜门”事件,已让楹联蒙羞落尘。

       坚固的院墙再经几百年也不成问题,可惜是居民都弃屋进城了,辜负了其先人省吃俭用造屋以福泽后代的一片初心。

       冬暖夏凉的石头房屋,石头凿制的门坎石上专门留个小洞,供猫咪进出;二楼窗户边上的杆子是挂玉米棒和柿饼的。
        站在这里,可以遥想当年画面,和暖的冬日洒满了挂着玉米柿饼的石墙,屋子里红红的炉火苗舔着铁锅,锅里的饭咕噜咕噜喷着香气,炕边慈祥的老奶奶一边用麻线纳着鞋底,一边不时看着窗外,等待着下地收工回家吃饭的家人,调皮的小猫从小门洞窜来窜去,院子里拴着的大花狗伸长着鼻子,努力地嗅探着屋子里飘出的饭香。

       远处乍看以为是一块两米多高的大整石雕就,令人震撼。

         抵近侧面仔细观察,方才明白现代方兴未艾的大理石贴面工艺其实不足为奇,在这个偏僻山庄的农人们很早就使用过了。
        院子不大,也是标准的四合院规制,大门建在东南角上,进门面对东屋山墙照壁。

        门头上同样雕饰着瑞兽麒麟和麋鹿。

       经典的石拱门,中间半圆楔形石头,既是承重门框,又是楔子锁块,互为支撑,诠释着劳动人民对力学结构技巧的深深理解和把握。

   山墙上的六棱角窗户,展示着当年石匠们的精湛手艺,窗沿内收,可防止雨水流入。

      虽然拱门工艺相同,但和前几户相比,小块石垒就的院墙和简洁的门边石,主家当年经济状况一目了然,也可能是勤俭持家内敛低调吧。

       村子的主街,当年的大众饭场、新闻发布中心及村闻论坛,家长里短瓜田李下等重大村闻皆出于此,如莫言小说里描述的那般热闹,但现在都已风光不在。

    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大门,符合农舍主人以诚相待的淳朴作风。

        蚯蚓般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往村外,几座人民公社年代修就的新式房屋,已经被羊司令的部队占领,改为羊兵羊将们驻扎的营盘和操场了。

        陌生访客的到来,让羊儿们停止了嬉戏,用警惕的目光行着注目礼。
        羊群中一个羊儿挂着叮当作响的铃铛,开始大家以为是领头羊,后来观其体型及头顶盘角一般,不象是能威慑众羊的领军大佬,于是大家意见产生分歧,各恃己见争辩不下,一致询问羊司令,方才解出正确答案,此羊俗称为“ri惑羊”,意为既糊涂又馋嘴的羊,经常因贪吃落单掉队,为防止丢失系上铃铛,方便牧人闻其铃声,辨其方位,训戒归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家又长一智。😄

        品种待考证的牧羊犬,声嘶力竭地发出它自己认为最威严的口头警告和最严正的声明,但是我们毫无畏惧,因为它身边经过长期踩踏寸草不生的圆形光板地,暴露了它的火力扫射范围,我们远在射程之外,非常安全。

       羊圈旁的柿子树上挂着灯笼般的红柿子,这是喜鹊们的度过寒冷的冬季食粮之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现代化的简易运输工具一一索道,可帮村民运输简单的生产资料,饲料化肥,但不可坐人。

        索道动力设备,尽管简陋,但也是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的转换,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索道全貌。

        废弃的碾盘,尽管已经是落后的产物,但做工精细,尤其中间碾盘整石凿制,边上围石空心围边严丝合缝,当年匠人无设计图纸无精密量具计算,如何做到两个圆同心吻合,令人赞叹。

        与碾盘功能类同的另外一种石制品,古老的加工粮食的工具------磨盘,上下两扇外加底座,图片里的是上面的,有两个加料孔,粮食由加料孔散落到两扇磨盘,经过多次反复挤压磨碎工序后经不同筛目的萝筛成为面粉。

    石臼,用于舂米的底座,放上谷物后用木杵或石碓捣臼脱粒,一种古老的稻谷脱壳工具,在北方多用来捣玉米或花椒,和水井一样是考古学家考证人类定居点的标志性物件。

        原枝挂原果,柿子串串连连,生活红红火火。

        这个是准备让柿子自行变软变甜,我们这里叫“hong柿”,最后变成酸奶般的红汁,含糖极高,过去农村没有奶的婴幼儿,大多就是喝这个长大,相当于现代的奶粉。

        削皮后的柿子经过从秋到冬的晒制,慢慢的渗出面粉般白白的糖霜,成为柿饼,是做八宝甜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



        过去的柿饼是把柿子五个面切掉,切下的五个圆圆的子皮也不会扔掉,穿上线挂墙上一串串晾晒,形似古代铜钱,名为柿钱,是过去乡村孩子一道重要零食。
         现在工序改进用上了手动削皮机,没有柿钱了,只有长长的红塑料皮般的柿皮,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名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没有孩子们把它作为零食了。

        山楂,北京方言山里红,我们这里称为红果,秋天切片晒干,土名红果片儿,消食健胃,降血脂血压,炒制后为中药材,太行山著名特产。

        农民自种的烟叶,晒干切丝揉搓后滴上小磨芝麻香油保湿保香。
        镰刀砍上里灰篙杆,铁丝上火烧红捅透做成旱烟袋,农忙之余按上一烟锅自行揉制的旱烟,吧嗒吧嗒火机点上,哧溜哧溜吞云吐雾吸上一袋烟,非常解乏。

        大扫帚原材料扫帚草,学名地肤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似油菜籽,可以入药,中药名“地肤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治疗荨麻疹、外用治皮肤癣,幼苗焯水后可做蔬菜凉拌,包饺子、包子,味似灰灰菜。


       扫帚苗长至秋季收割晒干,两三棵捆扎成一把,重新喷水用重物压制至扁平状,阴干后即成一把成品大扫帚。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西下,赶马🚗回城。😊😊😊

  • 风景展示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