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别克GL6进藏,重庆-拉萨,川藏进青藏出16天自驾游记(图文更新完
1 170 发布于 2019-10-08 18:01:0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川藏南线海拔图

青藏线海拔图

公元2019年9月21日,宜出行,西藏之行,今天出发。

提车快一年了,公里数还不到8000公里,也算开得少了。

这次西藏行酝酿已久,和一个兄弟伙一路,就一个车两个人,就这样就出发了、



第一天,重庆-雅安-泸定-康定


接兄弟伙上车。

行李放一边,第二三排放倒,睡觉都没问题的。不得不称赞GL6真的是百变空间。
这么多行李,就是四人同行也不会显得拥挤,

上高速了。

在服务区,自己煎蛋吃,这个煎蛋器还真不错,功率不大,逆变器可以轻松带动,煎蛋快,

迎70周年国庆。隧道都搞得漂漂亮亮的、

眼看就要到泸定了。

路过高速上的二郎山隧道,几年前,骑单车走过国道上的二郎山隧道。

记得那年骑单车翻二郎山,隧道这边是晴空万里,那边确实淅沥沥的小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就是高原气候

下高速哦,半个月以后查询费用才知道,从重庆到泸定的过路费还是很便宜的,才150元不到,
据说是雅康高速还没有正式通车,所以免费,
等到国庆之后好像就开始收费了。

久违的泸定,我又来了。

风景依旧, 泸定这边的地形地貌和雅安成都这边是截然不同的,就是一座二郎山就把两边分得清清楚楚。

泸定桥桥头,虽然还不到假期,来旅游的人还是 不少。

铁索桥,来了几次,我一次都没有上去过。



泸定大街。







泸定的大街和内地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到了康定就不一样了,

自动停车库,

小6出来了,马上又准备出发。

继续,前往康定。

已经可以见到远处的雪山,当年骑单车也是走的这条路,泸定到康定这四十公里左右骑到下午四五点才到,基本是上坡,八月,酷暑难当,

这是一座以情歌闻名世界的城市,“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康定之所以知名度这么高,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功不可没。进城就看到两边的藏式碉楼。

刚刚进城就堵车,后来才知道是折多山封路造成的,我们在这里差不多堵了一个小时,龟速前行不到500米,眼看天要黑了,索性掉头找了一个旅店住了下来。

吃过晚饭还早,就准备出去逛一下



夜晚的康定还是如此的迷人,汹涌的河水,巨大的浪声,

每次来康定都要来这个广场打卡,每次打卡都能看到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满满的藏族风情



国庆70年大庆,全国各地都一样,都在精心布置庆祝,

每次来都能看到这个背水姑娘,很久以前康定全城的人都要到水井子取水。到水井子背水的多是藏族同胞,到了水井子,先将背水桶放在井边,用随身带的大铜瓢将水舀满水桶,然后再将水桶抱上背水台,用牛皮条将桶勒在肩上,腰上垫一块垫桶的皮圈。水面上浮一只草圈,背在背上滴水不漏。仅这挑水和背水,在康定城就是一道风景线。
2017年,康定市对水井子再次进行翻修,前面还放置了一座藏族背水姑娘的石雕。如今,新水井子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都喜欢与背水姑娘的雕像合影留念。

这些雕塑反映了茶马古道的特色

这座以情歌闻名的城市为什么会有“打箭炉”这个略带杀气的名字?相传和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诸葛亮自出隆中茅庐之后,辅佐一无所有的刘皇叔取荆州、定益州,终成三分大业。刘备伐吴失利后,“益州疲弊,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蜀汉面临最大的威胁不是曹魏和东吴,而是南方的南中叛乱。蜀汉面积并不大,而南中就占了蜀汉的约一半面积,这里战争资源丰富,比如耕牛、金、银、铁什么的。诸葛亮率兵南下,七擒七纵南王孟获。当第七次擒孟获时,孟获心服不再反,承诺要退一箭之地,永不反蜀汉。

至于这个“一箭之地”有多远呢?诸葛亮派人在现在的康定附近筑炉造箭。箭造好后,诸葛亮让人向前猛射,然后寻找这支箭。这支箭落下的地方,蜀汉与南中就在这此划界。故事非常曲折动人,但这个故事基本上就是传说。实际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代,根本就没有打箭炉这个地名,而是称为打煎炉。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打煎炉本来称为“打尖路”,因为康定自古就是四川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驿站,人们进入青藏高原前需要在这里打尖住店。再加上当地人称康定为打折多或达折多,过往的人们就习惯性把这里称为打尖路。久而久之,打尖路就变成了打煎炉。

第二天,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


今天直达川藏的边界城市

早上七点起床,在旅店楼下吃了一笼包子,稀饭,就出发了,
毕竟前一天大堵车,估计滞留在康定的车不少,今天会不会堵谁说得准,
还是早点出发的稳当,

顺便说一下康定的消费水平,本着穷游的精神,我们一路上找的宾馆酒店的标准都在百元左右,昨天晚上就在这个院子里的小宾馆,80元一天,另外停车费10元,标间,独卫带窗,设施比较陈旧了,吃饭比雅安这些城市要略贵,综合下来就是海拔越高物价也越高,比较很多物资都是内地运进去的,运费摆在那里。

这是折多塘,也叫折多塘村,折多塘正对康定五色海子山,离康定新城只有五公里的直线距离。在这里,雪山气势宏伟,小河流水潺潺,一条峡谷伸进大山,向北可通新都桥,向南可去玉龙西,山沟里有几片大草坝,是个放牧的好地方。

然而,过去这里地震频繁,人们纷纷搬离下山去了康定,现在只剩下二三十家,而且,这里的人们修建了一种特别的抗震房屋,下半截是是石墙,上办截是木顶。

折多塘多温泉,过去这里开了几家温泉旅馆,但现在都倒闭了,皆因山下康定龙头沟的温泉山庄越开越大,越开越豪华。小村难敌小城,于是,折多塘的人们不再经营温泉,只是在夏天,在那块正对康定五色海子山的大草坝上扎几顶帐篷接待前来耍农家乐的人们。

离雪山越来越近了。

越往高处走,路边的积雪越多,

昨天晚上折多山才下雪了,还封路了,还好我们美丽的错过,折多山路段海拔高、道路窄、坡度陡,冰雪路和暗冰情况很严重,常有事故时有发生。折多山每次下雪,就会进行交通管制。警察要求每个车必须套链条才能通行。

终于到达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和四年前来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印满了经文的经幡。




沿着栈道上到了最高处,

走过折多山的人都说:折多山,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而折多山隧道通车,山上的很多风景即将消失,折多山垭口的美景都将成为过去式。

折多山隧道,长约8.15公里、总投资14.79亿的国道318线折多山隧道年内开建,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
届时,由康定到新都桥1小时便可到达,将少走50公里以上山路,免去翻山越岭之苦。
但是我们也会失去曾经的美景,所以说现在川藏线的景色是看一次少一次了。

远远的看到对面山上康定情歌几个大字。
说实话来了三次,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几个字,我原来一直一直以为在木格措景区,

翻越折多山,就到达了被誉为“摄影师的天堂”的川西名镇~新都桥。每年十月中旬的新都桥,都会吸引众多摄影师慕名前来。,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光与影的世界”、“人间天堂”、“摄影家走廊”。

对于我这种只有拿手机拍照的人来说,怎么拍不出那种效果,

由于是自驾在新都桥并不过多的逗留,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就匆匆的路过了。

到了新都桥镇,准备在农贸市场来采购一些食材,

川藏线贯穿第二和第三阶梯,地势陡峭,有些地方甚至被誉为山鹰都飞不过的险峰,因此这里基本没有特别平的地貌,所有建筑都是根据地形而建造,在这边有一座“悬崖江城”备受瞩目。“悬崖江城”的是一座县城,整座县城和以前的重庆很类似,完全突显爬坡上坎四个字精髓,并且道路很窄,车辆通行经常遇到错车的情况,江边的建筑是这里主要的居民区。这就是雅江,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受其复杂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又因雅江县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上,有丰富的康巴人文景观。

雅江县城所在地是位于雅砻江河谷中的河口镇,城区总面积仅有0.5平方公里,只有一条双车道的主街道,空间异常狭小。在这里开车的话,根本无法错车,一旦两车相遇了,有一辆车就需要开到街道尽头才能掉头。

雅江县城狭小的空间并不影响她对人的吸引,反而恰恰是因为她的小更吸引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房屋,虽不及色达佛学院的宏伟壮观,却有一番独特韵味,非常的漂亮。

因为空间狭小,县城里的房子都建中悬崖边上,看是去还挺吓人的。不过,这也给人一种独特的风景。依江而建的雅江老县城,层次分明,高低不一的房屋显得坐落有致,十分好看。它的街道也都是盘山而建,走路的话全都是上坡。

作为一名重庆人,重庆以山城而据称,到了雅江,我觉得这个简直比重庆还山城,更险峻。

俯瞰众山,’

太阳也出来了、

说到仓央嘉措的诗歌,就不得不提他那首: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这大概是所有人对理塘的初始印象,那时的我给自己设定一个情境,要是能借着仙鹤的翅膀,飞到那里该多好。浪漫、美好、自由……正是仓央嘉措所崇尚的,也是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呐喊。

理塘,被称为“天空之城”,“世界第一高城”。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藏汉农牧文化交融之地。这儿除了前几天介绍过的长青春科尔寺,还有闻名遐迩的仁康古屋,四百多年中,诞生了七世达赖喇嘛,还有十三位高僧大德。因此仁康古屋成为藏传佛教的朝拜圣地,藏族同胞认为,如果途经理塘去拉萨朝拜,没有朝拜仁康古屋,那朝拜便是不完整的。

理塘并不大,但很精彩。在理塘,你可以欣赏山川湖景,感受绝美的高原风景;可以领略神山圣地,感受藏民朝圣的虔诚笃定;也可以看见当地真正的康巴汉子,感受他们最淳朴的潇洒热情;在理塘,你可以忘却城市间的纷纷扰扰,让这一方山水,带你回归原始与纯净。

理塘说是自己是“世界高城”,其实从进藏的海拔示意图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川藏南线从成都出发,经康定、雅江、理塘、芒康、八宿、波密、八一等地抵达拉萨。虽然需要翻越折多山与剪子山等高海拔之地,但是理塘却是高原第一个海拔极高的城市。如果在这里住宿,很多人会发生高原反应,所以人们对这里的海拔高度极其畏惧。

高原上的河流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巴塘县,有没有看到远处山上的字,高原江南,弦子故里。

巴塘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幅员面积784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因此有顺口溜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巴塘,忘了爹娘”。巴塘是历史上川藏、滇藏两条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与西藏、云南一江之隔,是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清代就是川西边陲重镇。巴塘是藏族民间舞蹈弦子的故乡。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行进在宽阔的柏油路上,一路风光旖旎,姊妹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像天使般美丽。

就在瞭望姊妹海的时候,遇到了两辆我们重庆的车友,

刚刚还是天气晴好,到了下午6点多,快达到巴塘县城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还好达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甘孜州巴塘县,今天就在这里歇息了,

巴塘的物价是比较低的,推荐我们这天住的巴安印象大酒店,酒店条件是我们这次出来住得最好的,价格为100元,免费停车,晚饭我们几个重庆车友在一起聚餐,AA制,就在这家酒店,下来人均不到25元,性价比超高。

第三天,巴塘-海通沟-芒康-左贡


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餐,早餐自费,我们吃的自助餐,只要10元,有稀饭,包子,鸡蛋,馒头,还算不错,另外也有小面,不在自助范围内,
我们比其他车友早起,我们准备早点出发,因为今天要打一张硬仗,穿越魔鬼路段---海通沟,

告别美丽的巴塘,准备出发,一路沿金沙江向南。江两岸的山并不高大,也不陡峭,缓缓的切入河底,却容纳了如此一条暗流涌动、浑浊不清的江水,贴着山根一路裹挟着泥沙浩浩荡荡而去。山上的植被并不茂盛,稀稀拉拉裸露出松松垮垮的山石,一下雨不知要把多少泥沙冲进河道,带入长江。

巴塘县城出来大概三十公里,就到达了猪巴龙乡,这里有著名的网红打卡景点,自驾318进藏,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大桥是必不可少的打卡点,每个从此进藏的人都留下了与这座桥的合影,每每追忆自己的进藏经历,总会找到这张照片,桥的两侧护栏上,被成千上万的人留下了名字,它,对于我们的西藏梦而言,其重要地位不亚于布达拉宫~
然而,这座桥在2018年11月14号,被流滚滚而下的堰塞湖洪水冲毁...318国道因此中断

这张图片是网上下载的,

我们来的时候也一样,这是临时搭建的新桥,过了这个桥,就算正式进入了西藏。
烂路就此开始,

过了金沙江大桥就进入了海通沟路段,走这条路说来又话长了。
进藏前一个月我们就一直在关注318的路况,最近的路也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线,巴塘-海通沟-芒康,距离100公里左右,路过海通沟,有50公里烂路,保守估计,半天也能到达。但是由于突发情况,从9月10日起海通沟修路,交通管制了,为期接近三个月,白天车辆无法通行,晚上怕堵车,黑灯瞎火的很危险,出了事救援都不好救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们不得不考虑绕行,绕行方案1:稻城—杜鹃花谷—东旺乡—飞来寺—盐井—芒康(回到318)—左贡,绕行方案2:巴塘—白玉—江达—昌都—邦达(回到318),走这边据说有几十公里的超级烂路,小6肯定是无法胜任的,绕行方案3:理塘—桑堆—乡城—得荣—奔子栏(回到318),只有走飞来寺那边,要绕行800公里,这太可怕了,
临行前一天,我们还是冒险决定按原计划,走海通沟,碰碰运气。

川藏南线,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一路风景旖旎,百分之九十柏油路,路况良好,是进藏首选路线。当然,这里的"路况良好"就排除了海通沟这段路。海通沟,在川藏线上以"烂路"闻名,它的代名词就是一个字:修。年年修、月月修、刻刻修。人称川藏线上的鬼门关,川藏线上众天险之首。全长约50公里,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经年不绝,反复无常。是川藏线上每年塌方最多、泥石流最多、落石最多、堵车最多,同时路况也最为泥泞稀烂的道路。

网友怎么说?

@英哥仔:且行珍惜,今天的经历是明天的回忆,再过两年隧道通了,以后想经历也没有了,17年7月走过的,从金沙江大桥到芒康,足足走了9个小时,一路走一路下雨,看着山上的泥和沙慢慢往下滑,越走越害怕,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炎雨汇:全力支持!!!施工人员辛苦了!这一段路是经常走318的人的噩梦。

@Kenny苏:正打算下周成都出发走318呢,看来是得绕路走了。虽然说打乱了计划,但是理解,也没有抱怨,都是为了更好。

@廷浩:海通沟不修路那是不可能的,跑这趟线很多年啦,感觉没碰上几回不修路的时候,都已经习惯了。

总的说来我们运气还是不错的,路是烂了点,好歹还是过来了,除了沿途为了避让解放军车队等了一个多小时,其它时间基本都在缓慢前行,

海通沟气候多变、地质复杂,令人望而生畏,几乎没人敢在黑夜中驾车穿行。整体路况泥泞而崎岖,很容易托底盘,是小轿车入藏的最大难关。很多时候,远远看见一片滚滚黑云,但其实不远处的雨水和洪流早就席卷到自身周围,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车子的车轮就陷入了泥沙坑洼之中。

在这一段路,如果遇到了飞沙走石,千万不要惊讶。海通沟发生落石、塌方、堵车的情况,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肯定也有车友问我们的小6会不会挂底盘,
我只能说这个看技术,也靠运气,
我们路过海通沟,轻微挂了一次,没造成车辆损伤。

随着金沙江在视线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不知名字的小河。这几天雨水比较多,那么小的一条河竟也使足了力量急躁的向下游飞奔。河道内、路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山体滑坡后滚落到河道或路面的石头,有的石头大的宛如整个山尖掉到了河里,把大半个河道都堵塞住,或者把大半路面阻拦。再大的石头水都不怕的,可车就不行了,毁坏的路面伴着雨水被搅拌的不成样子,我们不仅要小心路况,还要堤防随时可能从山上的石块,这对于司机无疑是种折磨,可对于初进大山的我们,还没怎么体会到道路的艰险,倒是被这山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芒康山位于横断山脉的中部,山势雄壮山石凌厉,裸露的峭壁山崖之上,山石从本色中透出一抹红色,然后被“自然之手”用黑笔皴画出酣畅遒劲的线条、肌理,透出一种硬朗、坚凝的力度美。然而芒康山的美却并不粗鲁,刚劲里又透着南方山水的秀美,一片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溪水潺潺,云雾缥缈。

像这种涉水路段都不深,不用怕,跟着前车走就是了。

过了海通沟兵站,烂路就结束了,整段烂路五十多公里,这里会有警察检查车辆和身份证,把行驶证和身份证准备好应付检查就好了,这算是正式进入了西藏,治安检查和在内地完全是两个概念。

顺便说一下,到了康定,在加油站加油要出示身驾驶证,到了西藏加油都是要驾驶证和行驶证来登记的,出了西藏就不用,这次我们川藏进青藏出,也就是到了青海的沱沱河才不用这些繁琐的手续,

过了兵站,在这里小堵了一会,原因是前方在修路。

我下次去前方探路,发现一堆石子倒在公路中间,前方的车正在施工,怕是还要等一会才能通,

走到山顶,对向来车也在等,

哈哈,看到家乡就是亲切。


西藏芒康欢迎我们,哈哈

在垭口看我们的车。

中午一点多顺利抵达芒康县城,

把车停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就出来溜达了一下,看看有没有物资什么需要补充的。

芒康位于西藏东南,地处川滇藏三省交汇,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芒康是川藏线上途径的较大县城之一,是入藏第一个城镇,


逛了一下芒康的农贸市场,蔬菜瓜果可谓是琳琅满目,和在内地没有什么区别,

芒康当时的牦牛肉,瘦肉38元一斤,排骨30元一斤,在内地普遍是排骨比肉贵,这里是排骨更便宜。

图片已删除

来了几斤牦牛肉排骨,准备自己开伙。
顺便买了两斤土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进了西藏,但是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亚于内地。
在小商贩那里买菜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的,这几天都没有怎么用现金,但是微信里面的钱用得差不多了。

图片已删除

我们内地卖猪肉也只见过左右砍成两半的,这个前后砍成两半的,我也算是长见识了。

这是内地运过去的冻猪肉

芒康县城出来,继续出发,路过拉乌山,海拔4376米,中午在山顶泡了一个泡面来吃,

过了拉乌山,山那边就下起了小雨,大雾弥漫,

这里离左贡还有140公里,


这张相片里面的那个隧道是在建的觉巴山隧道。觉巴山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澜沧江右岸的觉巴山,隧道从芒康县如美镇觉巴村一侧穿越觉巴山至曲登乡登巴村一侧,通过连接线与现有的国道318线相接。海拔3200米,隧道主洞长6995米,平行导洞长6940米,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属特长隧道,项目工期三年。国道318线觉巴山路段是横断山区最著名的险段之一,觉巴山隧道通车后,将避开现有险要的觉巴山段,大幅节约行车时间,将极大改善滇藏线和川藏线进入西藏的路况条件,同时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隧道的修建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很多在垭口能看到的风景会因为隧道的修建而消失,就跟二郎山隧道一样,原来的盘山路已经是荆棘丛生。

觉巴山给我的感觉就是险,公路边就是万丈深渊,之险不亚于怒江72道拐。

觉巴山虽然海拔不高,但是山体常年受到江水侵蚀,形成了山高谷深的感觉,也是川藏线自驾游?中著名的险段,经过这里耗时比较长,也最难爬,上依绝壁、下临深渊,没有护栏,对驾车司机是极大的心理考验,最危险的几处,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通过时更是惊心动魄。这些路段虽然距离不长,但是具有窄、烂、险的特点,是川藏线的危险路段,最怕的就是风雨天,山体疏松,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会导致交通中断,即便不下雨,由于大车的行驶碾压,路面开裂,容易造成落石遍布。
30公里的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由于公路是悬崖边延伸出来的,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所以山路极其凶险。

晚上7点左右路过东达山,天已经黑了,寒风萧瑟,冰雨横飞,就没有下车拍照了。

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要注意高原反应,带上抗高原反应的产品。
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武警部队竖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
“生命禁区”——东达山,一年四季都有雪。是登山爱好者的圣地,海拔5008米,山的一边是奔腾的澜沧江,山的另一边是左贡。

晚上8点过,抵达左贡县城,找了一个宾馆住下,才出去找了一个川菜馆把饭吃了。

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历代商贾由茶马古道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

全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左贡的旅游资源以品味高、独、特、奇而倍受关注,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再加上“茶马古道” 滇藏主线纵贯全县,使该县比绕道芒康缩短近一半路程。 

318 国道从左贡县中心穿过,其两头分别连着“珠然峡谷”和“孟琼沟景区”。县城背山面水,背依闻名全县的“珠然神山”,珠然景区与城郊孟琼沟景区和城东珠然峡谷地段紧密相连。

传说从左贡北边去梅里雪山转山,要经过4道门神(直嘎神山、珠然神山、东日神山和多拉神山),藏历羊年为最,青海、甚至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的信徒也来朝拜,倾倒信徒无数。

第四天,左贡-邦达--八宿-波密


一大早出发,清晨的左贡县城,还很安静,天上洋洋洒洒的飘着雪花,车出县城,雪越来越大,

路上基本没有车,

下车拍照的时候,才发现牌照已经结冰。


一路过来,路况很不错。

八点过路过一村庄,见才到牧民出来放牧,


上午9点左右抵达八宿县的邦达镇,通过214国道公路向北可到达益庆乡境内的邦达机场, 通过214国道公路和318国道公路共线段向东南可到达左贡县城,通过318国道公路翻越业拉山向西可达八宿县城。

在这里堵了一会车,原因是邦达镇又有检查站。

小6的公里数刚好8888公里,纪念一下。

过了邦达检查站,盘山而上,就到了业拉山垭口,此时的雪已经下得非常大了,下车拍照不过一分钟左右,冲锋衣上全是雪花,

业拉山是西藏境内邦达与八宿之间的一座高山,海拔4600多米,在青藏高原上这高度不算什么,但山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很高。自东向西,从邦达算起,业拉山的起伏只有600多米,自西向东,从八宿算起,起伏竞达1500米,业拉山山地风光因其高差起伏之变化而闻名于318线。

业拉山算得上是川藏线上奇异地貌中一个异类――风化严重的土黄色沉积岩层的顶端,竟然是崎岖突兀的灰白色的喀斯特地形,裸露在外的石灰岩,风化得象一座巍峨的城堡一样;更令人称奇的是,岩体右面还有一个天门洞,仿佛城堡的城门,而萦绕在城堡上方的蓝天白云,仿佛是城堡后猎猎战旗,煊赫张扬。

垭口比较平缓,标志牌上注明的海拔是4658米,站在垭口上,可以清楚地观望山头两侧的风光,一侧的邦达草原,是来时路,平缓舒坦,白云悠悠;另一侧属于怒江河谷,下山处便是川藏线最著名的险关之一——九十九道弯。

在邦达检查站领了第一张限速条,也是最后一张限速条,

过了业拉山垭口,就盘山而下了。一路风景不错,宛如江南一般,和藏区的风格一点不搭调,有大树,有梯田,有菜地。从垭口到怒江有几十公里路程,高差达到2000米,经历了从肃杀寒冬到炎炎夏日的变化,从针叶林到阔叶林的植物垂直分带也十分明显。

这里的美,不仅是水墨画、油画,还是一幅神仙画卷,而这神来之笔便来自于这里的山。这里的山并不高,也不险峻,可就在这遍布苍松翠柏的山上,也不知是哪位神仙一时心血来潮将天上的山峰搬到了人间,突兀的安放在了山顶,神秘的灰色山石上点缀着褐黄色的斑痕,寸草不生,直指云霄,让人叹为观止。可这还不够,没想到这神来之笔在业拉山更是登峰造极,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人间仙境,甚至可以说仙境落凡间。云中的层峦叠嶂并非仅仅是凡间的苍翠、雄浑、险峻……,单单那似火烧光炙过的或灰或褐的颜色便已有了天韵,衬上那雪山、乌云、白云、蓝天、日光调配出的变幻莫测的天光云影,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叹“此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一方美丽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你也一定会明白,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信仰绝不是空穴来风,藏地人民对宗教的崇信绝非只是缘于愚昧无知。生命自有敬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


业拉山口一个大拐弯下来便是川藏线上著名的99道拐,其实康巴藏地的翻越的每一座大山都似这般山路十八弯,而这里的名气便是来自于它巨大落差造成的更多的连续弯路,以及气候和生态的巨大反差。业拉山海拔4658米,怒江大桥2740米,如果不是亲眼经历你一定会觉得怒江两岸应该在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然而,这里的植被覆盖状况还不如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道路在荒山野岭里折来叠去,仅在一些大的山谷里才会惊喜的出现村庄梯田。

道路从山上下来便沿怒江而行,江两岸绿色愈发的稀少,满眼都是灰色、土黄、褐色、黑色,以及八宿前慢慢出现的红色,石头和土地有什么颜色,这里就是什么颜色,整个世界就只有愤怒的江水和嶙峋的巨石。江水在强悍的大山里冲撞,道路就在河边的峭壁间穿梭,听着咆哮的江水在荒凉寂静的大山里回响,那冷峻凌人的气势让路过之人都不由得屏气凝神。

怒江大桥,海拔高度2730米,怒江大桥于1953年建成,当时是一个便桥
在1972年时改建成了水泥混凝土拱桥,到2013年为了通行安全
在原拱桥上搭建了一座钢架桥,是一座单向通行桥梁,它飞架于两山之间、横跨怒江



这座桥就是怒江大桥,怒江大桥24小时派军驻守,不准拍照到底有何特别?其实当初在修建怒江大桥的时候,有一排的士兵奉命在此修建,由于下方的水流有些湍急,有一些士兵不小心掉入水中,直接牺牲了性命。然而当时因为是日夜赶工修建,所以还有很多的士兵因为睡眠不足和体力不支,也因此失去生命,而当时有一个士兵,因为来查看桥梁的情况失手落入桥下,结果第2天有士兵来找他的时候,发现他早已是跟下方的桥墩融在了一起。

如今我们还能够看到,在大桥的边上有一个大桥墩,这就是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一直都没有拆除,而是在大桥修建完之后,只剩下排长自己一个人,排长为了陪着自己的弟兄选择跳江陪伴,最终一个排的人全部因为修建这座桥而牺牲。
可以说这座桥,是用所有士兵的生命铸造的,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大的意义,我国不允许任何国家破坏,所以才会守护的如此紧密,听到这样的答案,是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

所以对于这座大桥只可以参观,不准拍照。

快到八宿,江水终于放松了姿态,流入了宽阔的河谷。河滩上、河岸边终于恢复了生机勃勃春天般的模样,虽不是江南春意,却也是北国的春色。

就在这前面一点点,被重重的磕了一下底盘,尽管有准备,低速通过,还是未能幸免。

在八宿县城加油,本次加过最贵的一次油,


在加油站对面的川菜馆吃饭,消费和左贡差不多,荤菜30多,素材20左右,饭是4元还是几元忘记了。

八宿县位于西藏东部,是进藏前往拉萨的必经之地,进藏路途遥远,旅途辛劳,在此做些停留,玩赏这高原中的低谷,吃上一只新宰的羔羊,别有一番情调。这里视野开阔,景色迷人,人文景观各县特色、交通快捷、能源丰富,是中外宾客旅游、观光、探险寻迷、科学考察和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如多拉神山,嘎玛沟,仁措湖,同卡寺等,八宿县城很小,吃完饭未作停留。



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然乌湖了。

然乌湖:藏语称然乌错(错是藏语湖的发音),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

位于318国道线八宿境内的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07多米,长约26公里,平均宽1至5公里。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拉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

然乌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湖泊,位于八宿县城西南面89公里的318国道边。它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也是帕隆大峡谷的起源。然乌湖湖面海拔3807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湖泊长25公里,宽1—2公里,湖体狭长,呈串珠状分布。然乌湖景区分上、中、下游三段三个景区,由三个梯级形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
然乌湖风光(1)
然乌湖风光(1)(21张)
 措湖和冷安佳布湖。三个湖泊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千秋。然乌湖地区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在如今的然乌湖下游地区发生大崩塌(垮山),巨大的垮山堆石坝堵塞帕隆藏布而形成巨大的高原堰塞湖,也就是今天的然乌湖。每当冰雪融化,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农田;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美不胜收,有“西天瑶池”的美誉。然乌湖旁的然乌村映着圣洁的湖水、巍峨的雪山,呈现出一片安详之态。

然乌湖旁又是一个公安检查站,各位车友,藏区内的公安检查是禁止拍照的,

我们来参观然乌湖来得不是时候,和网上的图片是大相径庭,然乌湖的湖水黄得让大家以为到了黄河,之前我看别人的游记写过这事,所以不像他们那样诧异,不知是因为下雨还是什么东西污染了,原来清澈碧蓝的湖水咋 变成这样,网上也有网友说秋天冬天春天的水是清澈的,夏天浑浊,难道国庆的时候是夏天,哈哈。然乌镇物质应有尽有,此时距离波密还有130公里左右

过了然乌湖,天气也变得晴好,沿途的自然风光也变得不一样了。
美丽的波密绝不是吹的。





然乌湖到波密一路缓坡而下,柏油路面很好走,穿梭在雪山、原始森林之中。被眼前的峡谷风光迷住了,原来到了帕龙藏布峡谷了,之前网上说“然乌湖到波密是驶入川藏公路最美的路段之一,这一路上建议“见景就停”,因为沿路都是雪山森林江流的原始风景区,然乌到波密100多公里都在帕龙藏布江边行驶,江两旁的大山完全为原始森林覆盖”,个人认为川藏线最美风景是从然乌湖到林芝段。

现在是下午5点半,我们把车拐进了一个岔路,准备在这里烧火做饭了。

炉灶架起,


这个小电饭锅这次是帮上了大忙,虽然不能煮饭,但是热饭热菜是相当的不错,烧水泡面也是极好的。


做饭的时候,一头小牛也过来凑热闹。

高压锅煮的饭,倒进电饭锅里,接着准备烧牛肉。


不经意间,天已经黑了。

自己开火做饭还不容易,从五点半搞到八点了,天都黑了,终于做好了一大锅美味的牦牛肉。


小6空间不错,把后备箱收拾一下,俨然就是一张餐桌了,把照明弄好,差不多就可以开饭了。

吃完晚饭,开车继续前行,九点半左右抵达波密,找了一家酒店入住,

第五天,波密-墨脱公路-通麦-鲁朗-林芝


早上7点过点起床,就看见远处的雪山。

今天运气不错,有幸拍到了传说中的日照金山。

有兄弟建议我去走一走墨脱公路,果然是不虚此行啊,一路都是在森林中前行,山泉小溪如神山与原始森林的合奏曲伴随一路,9月的路显得干燥,掉落的干树叶和松针时时在提醒你,秋天已慢慢到来。沿着扎墨公路往墨脱方向开了不到2公里路边有一个岔道,还有一个中国最美森林的指示牌,这就是去岗乡的岔路口,我们继续前行先去嘎瓦龙。

在原始森林中穿流而过的小溪,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绝对可以当电脑桌面,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然乌湖到林芝沿途的景色是最美的原因。我们只走了一小段扎墨公路都觉得沿途的景色简直美翻了,从雪山到原始森林,从湍急河流到飞流瀑布,从悬崖边上到高原隧道以及雾霭笼罩下的雪山,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眼都美不胜收。

今天是出来的第五天,还没有洗过车,在路边看到有雪山流下的小溪沟,索性就停车把车洗了。



其实烂路就这一段,也不算烂,只是跑不快。

海拔逐渐升高,一路的森林从阔叶林到针叶林,再到荒凉的山石路,一路的景致让人惊叹于波密短短几公里路程植被的丰富程度。

沿着扎墨公路走,海拔慢慢升高,雪山、云雾、瀑布、葱茂的树林,在雨雾中梦幻般的独自美丽着,树枝上的松萝和山坡上的红石滩默默的坚守着这块净土。

上面的应该不是雪山了吧,应该是冰川,看起来不远,



半山上的这个寺庙叫“嘎龙寺”,波密出发23公里就到了。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导航过来。


网上查询了一下,这个景点属于嘎瓦龙景区。

嘎瓦龙是位于西藏波密县与墨脱县之间的一座大山,山口海拔5,300多米,距波密21公里。当地人叫嘎瓦龙21K处。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嘎瓦龙雪山冰川雄伟壮观,奇峰异彩美不胜收,山上无人烟,有鲜艳夺目花草,特别是在山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天池,水池里水碧蓝共三个池颜色各异。


雪山脚下的这座建筑是嘎瓦龙寺。据说,大约380年前,第一世达香仁波钦内丹多吉,受莲花生大师托梦旨意来到波密嘎瓦龙,发现此地风水奇特、崖石岩壁多处圣迹,于是决定在此长期修行,更是在修行期间亲自募资筹建了嘎瓦龙寺,成为波密多东寺的分寺(其驻寺僧人自古由波密多东寺指派)



墨脱是“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也是“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几乎每个真正热爱西藏的人都藏了个墨脱梦。

许多旅人的心中,墨脱圣地是人生旅行的精彩章节,这里的原始,这里的风景,这里的体验,这里的感受,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的。
我也一样。这个地方我一定会再来的。

下山后又回到了波密,继续往林芝方向前行。

向徒步的勇士致敬。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原来的通麦是这样子的
通麦路段,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号称“通麦坟场”、“通麦天险”!这是一段让司机谈“路”色变险路。通麦天险,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

在投资近15亿元的力度下,通麦特大桥建成,川藏公路最危险的“通麦天险”,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从此,天险变通途。

通麦特大桥于2015年11月28日顺利完成交工与专项验收,11月29日起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式通车。
通麦特大桥其主跨度达到256米,单塔高59.5米,中心桥面高出江面60米,为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桥宽12米,设计基准使用年限100年。

过通麦特大桥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半,车外的温度还是有点高,空调开着冷风,过了桥不久,遇到了一个意外,山上的飞石砸裂了前挡风玻璃,最开始只有不到10cm长的裂缝,再后来裂缝慢慢延迟到30cm左右,当时心情还是挺郁闷的,采用了几个方法来补救都收效甚微,用纸板来挡住裂缝,避免阳光直射,用胶布来粘住裂缝,后来把空调也关了,避免内外温差太大,方法用了几种,裂缝一直延长到40cm的样子才消停,当时我们车还没有开到鲁朗,导航去了一下附近的汽修店,20多公里远,在鲁朗镇,师傅说这种没有办法修复,建议我们去林芝市再处理,我们只好继续驱车前往林芝市区,还有百多公里的路程,
因此也错过了鲁朗花海。鲁朗以云海和林海闻名,来到坐落在深山中被誉为“东方瑞士”的鲁朗小镇。这里水声潺潺,溪流蜿蜒向前,成千上万的野花遍地点缀着绿色的大地,错落的房屋在优美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安然静谧。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享誉全国的美食——鲁朗石锅鸡,开始还说起去品尝,现在也没有了心情。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达到了色季拉山垭口,

这里可以观赏到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米)。
虽然出了点意外影响了心情,这个景点还是必须要打卡的。

下山后就临近林芝市区了,林芝有着“西藏的江南”、“东方的瑞士”的盛誉。

这条河就是林芝的母亲河,尼洋河,
尼洋河是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最大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的五大支流之一。它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307.5公里,落差2273米,平均坡降达7。39%。其源头为古冰川作用的围谷,海拔5000米左右。尼洋河出工布江达境内,河岸豁然开阔,在林芝与米林交界处汇入雅鲁藏布江,这里一河清澈,一江浑黄,清浊分明,沙洲星罗棋布,牛羊点缀其间,不同季节呈现出迥异的田园风光。尼洋河在传说中是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该河两岸森林植被完好,河水清、含沙少,是工布人民的“母亲河”。

林拉公路,直通拉萨,不是高速,是高等级公路,不收费,但是限速100,随便跑。
公路免费,畅通无阻。自东向西,道路终点为拉萨的林拉高级公路,以米拉山为界正好分为两段。东西两段靠近米拉山的区域分别下辖于两个不同的县:工布江达和墨竹工卡。林拉公路从八一到工布江达这一段称得上如诗如画,伴随着公路前行的尼洋河好像永远闪着金光。尽管路好车少,但不妨让车速慢一点,再慢一点,尽情享受下高原难得的绿色之旅。尼洋河美在水色,清澈、翠绿、洁白,这三种视觉效果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撩人眼目。藏族人崇拜大自然,他们祖祖辈辈用神话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赞美江河。
林拉高等级公路建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是它沿着美丽的尼洋河,从“雪域江南”林芝到“日光城”拉萨,这是一条当之无愧的高颜值公路。

进入了林芝城区,我们先去福耀玻璃的店,师傅看了也表示这个裂痕无法修复,只有先打孔,让玻璃不至于继续裂开,打孔30元,或者是更换前挡风玻璃,1000元左右,但是玻璃要从拉萨发货过来,可能要等两三天,果断打孔走人。


住进了酒店,能看到窗外的尼洋河,

出门找吃的。

来到西藏,怎能不体验一下藏餐。

店家送的老酸奶。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用料广泛,独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棵酒等,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
图中最上面那道菜就是石锅藏香猪,藏香猪是一种西***有的小猪,长得又黑又瘦,散养在草原上。墨脱的土猪肉很好吃,这里的人依然是年头养猪,岁未杀猪,猪要养足足一整年,


第六天,林芝-工布江达-米拉山-墨竹工卡-拉萨


告别尼洋河,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拉萨,走林拉公路,400公里,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但是为了不遗漏沿途的风景,我们决定走318国道。

在林芝买菜也是很方便的,菜品丰富,这边的店很多都是四川人开的,

走了百多公里,就到达了工布江达县,


山上流下的山泉,


尼洋河有一处景观叫中流砥柱,那块岩石像一牧带纽的四方印章,有一幢别墅大小,矗立在尼洋河激流中心。河水冲击到这块巨石上,溅起一片浪花,翻滚激荡,夺路而去。游客们都在这里下车观看,惊叹,拍照。对于水中这块巨石,游客们的议论和感慨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惊涛骇浪,岿然不动。另一些人则说,它阻挡潮流,不识时务。

中流砥柱:位于尼洋河中游,在318国道旁,海拔3530米,距县城20公里。中流砥柱亭亭矗立在河水中央,南侧多山耸峻,连绵逶迤,山体巍峨如笋,陡岩峭壁,群峰斗奇,山顶白云缭绕;北侧则是半山坡,坡腰处是灌木丛林,坡顶上居住百姓人家,山坡下则急流澎湃、水势汹涌,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11点多,驰骋在318国道上,右手边一座古代村落吸引了我,我们进去一看,才发现这就是太昭古城。
清末,清政府在此设立太昭宗,当时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个香火鼎盛的庙宇,自古进藏有四条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条路都要经过太昭,是清末西藏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

在莽原和雪山脚下,清澈的尼洋河边,巍峨的群山怀抱,有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小镇,它的名字叫“太昭”。每次从拉萨到林芝,翻越米拉山后,我就会有一种期待,走进太昭,对话历史,聆听民族融合的声音。位于拉萨至林芝的318国道左侧,距拉萨仅200多公里。

古城风貌、茶马古道等。商贾云集缔造往昔繁华太昭古城位于318国道旁,地处工布江达县城西面,距县城20公里。未入太昭城,镌刻有“太昭古城”的牌坊先入视野,高大挺拔的背后是厚重与深邃。跨过吊桥,置身古老的民居,视线穿过驿站城门,把思绪拉到历史深处,太昭曾经的繁荣涌现出来。从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就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元朝时,太昭始建驿站,到了清朝末年政府在此设立了太昭宗(即太昭县)。据记载,当时太昭称为江达,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座香火鼎盛的庙宇,并设有宗政府、粮仓、学校、邮局、旅馆、饭店、金银加工店、裁缝店、刑场等,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当地藏族甚至开始与其他各民族通婚。太昭成为当时西藏的重要商业文化中心。清末民初,江达更名为太昭,管理着东起巴河镇,西至米拉山,北至娘蒲乡的广大地域。与雪卡宗、角木宗、孜拉宗等三宗,一同构成著名的“工布四宗”.

雄关漫道 金戈铁马自古内地通往西藏的路有4条: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其中,除青藏西道以外的3条都要经过太昭,因此太昭古城也是军事交通要地。据《卫藏通志》记载:“江达乃西藏咽喉重地,驻扎官兵防守。”《西藏志》记载:“江达设守备一员,兵120名。”川军管带陈渠珍在其所著的《艽野尘梦》中提到江达为西藏重镇,约有四五百户,经济极为繁荣。正因为太昭宗经济繁荣,军事、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909年,边军入藏,在工布江达驻守。据《天朝筹藏》记载,1911年6月,驻藏大臣
古城风光
古城风光
 联豫急电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请求派兵会攻波密,赵尔丰派边军统领凤山为波密督办,与驻藏清兵分东西两路会攻。7月平定波密,8月,清兵前锋攻至工布江达,在太昭设兵营,并立“太山石敢当”石碑(现收藏在当地一农户家中)。

重走唐蕃古道太昭古城与唐蕃古道连为一体,古道成就了古城,古城守护着古道。唐蕃古道是古代吐蕃与内地联系的交通要道,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就是由此到柏海(青海扎凌湖)迎娶了文成公主。唐蕃古道入口,右侧山崖有一处凹陷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藏王避雨石。相传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回来时,路经此地天降大雨,松赞干布拔剑削山,让文成公主在此避雨。因大雨连降数日不停,文成公主分外思念家乡,于
太昭古城
太昭古城是命随行工匠在山洞内刻下唐王画像,又刻下经文、佛塔、佛像,向上天祈求大雨早点停息,自己能早日到达拉萨;同时,也祈求上天能够保佑唐王身体安康,国家繁荣昌盛。古道经过的山也名藏经山,山上刻有许多藏文,并涂了朱红颜色,这些藏文绝大部分是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

古城后面就是林拉公路的高架桥。

然而现在的太昭古城略显荒凉,却又不失宁静,原汁原味的藏族民居和生活习惯很是难道,民风彪悍,却又不失淳朴,如果能在这里住上一晚上,想必是极好的。我们进景区的时候一共就两辆车在参观,有种包场的感觉!




太昭古城出来。也是1点多了,停车自己做饭吃



清澈的河水,


已经通车的米拉山隧道,在林拉公路上,如果我们不走318国道,就直接从隧道穿过去了,然而我们要继续盘山而上。


海拔5013米常年积雪的米拉山口。米拉山口是林芝地区与拉萨地区的分界线,更是高山寒带与高山温带、亚热带气候的分水岭,农牧区和林农区的分界点。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截然不同,米拉山以西地区,干燥寒冷,途中一片片不毛之地让人心生荒凉的悲怆感;而东部地区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油菜花开的正灿烂,一时间让你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它是川藏线公路到拉萨之前翻越的最后一座山头,只需翻过米拉山我们就晓得圣城拉萨就在不远处。这是对千里跋涉的旅行者的一种欢乐的告慰,它是一种期盼,寄托了众多川藏线游客对西藏最后一站千头万绪的情感。

它的牦牛雕塑巍峨壮观,成为去川藏线旅游的游客们打卡拍照的合影必备。当初牦牛雕塑落成,也是为了把西藏传统文化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广为传播,事实也证明了这个举措成功了。可惜的是我们又要即将和它们错肩而过了。





沿着牦牛身后的山峰徒步登顶,一路上休息了3次,才达到海拔5112米的山顶,这个高度离珠峰大本营也只差几十米了,想想都激动,登顶的过程确实累,但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不是也可以上去吗,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给自己点赞!


它有川藏线垭口最大的风马旗,经幡纷飞,是众多游客和当地人祈福挂经幡的经典圣地。去一趟川藏线,在米拉山挂经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梦想。
趁早,一切要趁早。走川藏线一定要趁早,等川藏线从通途变得更坦途,我们最初对川藏线的企盼梦想,终会多几声无奈的叹息!

界碑,一边是工布江达县,一边是墨竹工卡县。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景色不错,拍照。


现在临近拉萨,偶尔能看到远处的空中有直升机编队在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林拉公路,很多路段也是水上公路。






过了桥就是拉萨城区了。

著名的八廓街。拉萨的阳光好炫目,堪比粉丝见到爱豆的光芒,高原上离太阳更近一些吧,所以到西藏墨镜是必备品,我们下午6点多到拉萨,西下的斜阳正好照射着一路向西的我们,根本睁不开眼,开慢些吧,毕竟安全第一。

布达拉宫,终于见到你。

在车上来一张相片

布达拉宫左边停车费比较贵,5元一个小时,我们停了车就去就宾馆入住,就在附近找看一个小宾馆住了下来,房间小,公共卫生间,100元,停车免费,唯一的好处就是离布达拉宫近,这张相片就是在房间里拍的。

出门参观,夜景确实漂亮。

仪仗兵在彩排,为国庆升旗仪式做准备,


布达拉宫(藏文:??????),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1]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 [2]  ,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 [3]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布达拉宫实行免费参观。

这也是解放碑

广场上拍布达拉宫的倒影


回宾馆准备休息了。

第七天,拉萨-羊卓雍措-拉萨


拉萨,早安。


今天的天气貌似不错。




转宫的藏民早就来了

转经筒差不多围了布达拉宫半圈


人头攒动


这里是宗角禄康公园,位于布达拉宫东侧山脚下。公园里水清林幽、古柳蟠生、碧波清澈,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湖光山色与布宫相映成趣。宗角禄康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布达拉宫背后的鲁神殿”,也就是汉语中的龙王庙。龙王潭初形成于五世达赖时期,为修建布达拉宫而在此长期取土,因而成坑,久之积水成潭。宗角禄康公园是拉萨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有很多人在跳广场舞。

龙王潭中有很多水鸟自由嘻戏。





离开布达拉宫,就往羊卓雍措(羊湖)出发。

沿途有很多卖工艺品的小贩,也有很多驯养的藏獒可以合影,这个是收费的,合影拍照都要收费,先问清楚价格,免得扯皮。

停车远眺雅江河谷,天高云朗,来到了西藏,才感到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

这里就是雅江河谷的观景台,现在人多,合影都没有位置,晚上我们回来又路过这里,就直接包场了,哈哈

到羊卓雍措的路上,大部分路段都是区间测速,限速30公里,开车可以快,可以超速,但是在区间内千万不要超速,一般来说,车速60,开一段就下来拍照打卡的话,就不会超速了。

刚刚翻越岗巴拉山口,只见一方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藏域高原,很美很静。

羊卓雍措,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其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12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措面积675km²,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4780米的岗巴拉山口。

过了垭口就是羊湖的观景台,据说这个观景台是收费的,还有点贵,多少钱没有去考证(后来听说上面的门票是120元每人,现在打五折,60元每人),反正我们是停的图片中的这个停车场,还在观景台下面几百米,每车收费5元,良心价。

羊湖,离天最近的聖湖!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远看就像一匹绸缎飘落在大地,水天相接!羊湖的藍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从4677米海拔眺望下去,恬静平和,蓝得没有任何层次,却干净透彻得让人感动!一条飘荡在凡间的玉带,藍得醉人!宜书,宜歌,宜静息。


羊湖蜿蜒在群山中,在高空俯视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随着时辰的轮转和光的变换,幻化出各种梦幻的蓝色,美到极致。站在岗巴拉山口,当这一泓碧蓝清澈、无比妖娆的湖水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时,你也会和藏民一样坚信如此美丽的事物必定是神之所赐。离拉萨最近,作为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它的面积足以抵上70个杭州西湖。

有趣的是,巨大的羊湖并非圆形,在地图上你会发现它分汉繁多,如同珊瑚一般四向伸展。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时,羊湖便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

偶遇拍婚纱照的情侣,到羊卓雍措来拍婚纱照也真的需要勇气。


有四个观景台(岗巴拉山上看全景2个,羊湖边2个),湖边观景台可以骑牦牛拍照,一般5-10元/人。如果有时间的,可以走羊湖的东南岸,沿羊湖转一圈(转湖需边防证)。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
我们去的那个观景台应该是湖边的观景台,观景效果稍逊于岗巴拉山上那两个,胜在不要门票。哈哈,

玛旁雍措、纳木措和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措”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是我国的第三大咸水湖 [1]  ,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羊卓雍措藏语意为“天鹅湖”,是低浓度咸水湖,是天鹅、鱼鹰、班头鹊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杭州西湖也被称为“明圣湖”。

下午,天上云多了起来,随着时辰的轮转和光的变换,羊湖的颜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幻化出各种梦幻的蓝色,美到极致。

羊湖是鱼类的天堂,每到夏天,鱼群到浅水区觅食、产卵,几乎徒手就可捞到。重点是西藏人不吃鱼的,所以鱼儿越来越多,据说羊湖里有8亿多公斤的鱼呢。


发现不一样的美

开始我们是准备在羊湖边上过一夜的,就住在车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拍星空,
但是后来云多了,我们就改变了计划,下午5点多,在羊湖边上架起炉灶,匆匆的吃过晚饭,
就准备往日喀则出发,
我们选择的线路是经过浪卡子县和江孜县,到日喀则,这样可以绕着羊湖走很长一段,全程250公里,预计要5个小时。
已经是6点多了,如果到日喀则就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如果开累了,在江孜县修整一晚上也是可以的。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同车的朋友可能有点高反,身体不太舒服,开了几十公里,到达浪卡子县,朋友的高反越发严重了,我估计在这个海拔4500米的县城休息怕是不行了,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就是在县城找个可以吸氧的酒店住一晚,等缓过来了明天再往日喀则走,二就是找个医院买几瓶氧气,我来开车连夜赶往日喀则,毕竟日喀则的海拔3800米还是要好得多,或许到了低海拔地区高反就会缓解了。西藏的县城毕竟和内地不一样,开车把县城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吸氧的酒店,后来在一个药房买了一瓶氧气,吸了几分钟就没有了,朋友的状况还是好了不少,药房老板也是重庆人,他给我们建议不要去日喀则了,连夜回拉萨,到日喀则还有接近200公里,还要路过江孜县,江孜县的海拔也不低。最要命的是中途还会翻越一座海拔4800米左右的山,关键是那边下雪了,要防滑链才能过。
如果今天回拉萨,怕是没有机会去日喀则了。纠结了。

权衡了一下,还是采用了药店老板的建议,连夜回到了拉萨。

这张照片就是从浪卡子县回拉萨的途中,经过白天我们在羊湖停车的地方。

第八天,拉萨



又到布达拉宫转宫,喝甜茶,

无甜茶,不拉萨

来西藏旅游的人们可能喝不惯酥油茶,大多喜欢喝甜茶,特别是拉萨的甜茶,在藏区非常有名。拉萨有一句谚语:“可三日无饭,不可一天无茶”。

拉萨人的日子,有一半是泡在茶馆里,聊天说地,交朋友、谈生意、晒太阳。上午9、10点就来,坐到深夜,有的连饭都在茶馆里解决了,藏面、炸土豆、青稞饼是标配,有的藏餐应有尽有,也无所谓去哪,就在这里坐上一整天。甜茶实际上已成为拉萨慢生活的一种文化标志。

据说,甜茶是英国人带来的生活方式,并且曾是西藏贵族的专享。

“走进新时代”后,甜茶馆才出现在拉萨街头,却是女性的禁地。而随着西藏越来越开放,也逐渐开始享受到了以前封建贵族的待遇,不仅能喝上本土的酥油茶,而且将甜茶变成了每日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藏族女性也有了“固定约会”的茶馆,不大的空间,有干练的职业女性,也有家长里短的邻里,就如闺蜜的聚会场所,此桌与彼桌你来我往为对方斟茶。

如今,拉萨城里茶馆,简单的长桌长凳,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对坐,侃侃而谈,服务员提着暖壶忙不迭地为客人倒茶。对旅行者来说,喝甜茶是来拉萨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



今天进布达拉宫参观,预约了下午一点的门票,天上下着下雨,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兴致,躲雨的空隙,发现布达拉宫旁边有一些茶馆,我们便来到一家这家米桑茶馆,他们的茶按壶售卖,一壶甜茶15元,折合一杯才几毛钱。一份带肉的藏面,吃吃喝喝坐上小半天,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把你撵走。看着生意挺好,一楼完全没有位置,顺着楼梯上到二楼,一股浓香的奶茶味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整个茶馆有僧有俗,有男有女,虽然听不懂人们在谈论什么,但是却有一种好似回家一般毫无拘束的温暖之感,还有就是付钱的方式有些特别,先要去老板那里交钱,老板会给你一张银行卡之类的卡片,然后再凭卡去厨房取茶,取到茶再去找位置,拉萨人喝甜茶,和广东人喝早茶,我们重庆人喝盖碗茶吹龙门阵,应该都是一种最石井,草根的生活习惯吧。

喝完茶,冒雨来到布达拉宫。


这些柱子可是真材实料,都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门口,拼了一个导游,30元每人,租了一套解说器,15元每人。
现在在等人齐了一起进去。


首先进入到了位于其脚下的雪城。雪城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前是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还是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有点类似北京皇城根儿,天子脚下的意思。

雪城,不单名字有意境,城内处处繁花似锦,绿树婆娑,步步成景,不负盛名。雪巴列空、雪监狱、造币厂、比喜宅、同波宅、堪苏宅、龙夏宅、羌仓、五座院、东印经院、雪奇惹、珍宝馆、西印经院……单是雪城,就足够你细细转上一天。


布达拉宫无字碑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1690年红宫动工,于1693年完工;同年藏历四月二十日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碑。碑旁就是登上布达拉宫的宽大石阶路;沿路曲折而上,可见布达拉宫正面的东、西两大门。东大门是入宫的主要通道,名叫平拮多朗。


站在高出望脚下的雪城,和远处的布达拉宫广场,西藏解放纪念碑。

沿着长长的台阶,感受古老的宫墙,散发出历史厚重。神奇的是宫墙的白色,不是涂料刷上去的,而是牛奶、牛奶、牛奶!每年的九月份,信徒们就会给布达拉宫捐献大量的牛奶、白糖和蜂蜜,调和成特殊的涂料,从上往下顺着墙体浇灌泼洒。真是让人听着就嘴馋!






爬到了白宫门口,第三次检票,这里算是游览布达拉宫的正式入口。在这里凭预约单换领了正式门票,从东大门进入白宫。东大门被称为“圆满汇集道”,西大门被称为“北行解脱道”,


门廊两侧是鲜艳的武神壁画,后来在扎什伦布寺各殿的入口也都看到这四位猛将兄,倒跟汉族贴门神的传统挺象的。

一进白宫,左手墙壁上就可以看到墙上一枚的手印,这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把政务委托给摄政桑结嘉措时,为树立桑结嘉措的威望,下诏书并按上自己的手印。仔细看看,神人就是神人啊,掌心那三条线居然是从掌根合成一股,向上缓缓分开,形成莲花状,果然是天生异像,不服不行。

买票进去,200元每人。

从门厅上几级台阶,白宫一层是东有寂圆满大殿,墙壁上绘有宗喀巴和一到四世达赖的画像。沿着非常非常陡的内回廊木梯爬上去,第三层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夏”的办公场所,第四层是白宫顶楼的东、西日光殿,这里是当年达赖喇嘛的冬宫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果窗户能全数打开,应该是布达拉宫最明亮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可是布达拉宫外观雄伟大气,内部格局却局促得很,基本都是房间狭小,采光通风俱差,弥漫着浓浓的酥油味道,实在不是适合居住的好地方。窗户都不大,要穿过好几米厚的墙体才能通到外面。靠近窗口,外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望着下面拉萨城阳光明媚,城南清澈的拉萨河缓缓流淌,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我要是仓央嘉措,估计也会每天心痒痒的想下去尘世间了。

出白宫,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对面就是红宫。有盛大仪式时藏民会在这个广场上跳起藏戏,达赖就在对面楼上的一个书房窗口观赏。红宫正面藏红色,侧面却也是涂成白色的。入口是并排三个木梯,分别供活佛、僧众和官员进入。

红宫里面主要是藏教里的各处圣殿,包括八座历代达赖的灵塔,以及许多金银打造的坛城,描述信徒们心中的完美佛界。这里的财富太密集了,走几步就是大堆大堆的金银珠宝,眼晕啊。不过跟这里凝重的宗教气氛相比,似乎财富都不那么重要了。除了这些神殿,也有一部分房间是历代达赖办公、会客和读书、休息的地方。房间也是很局促,当年的居住条件真是简陋呀。

这是一个厕所,旱厕,没有水冲的那种,坑底落差很大,底下就是山岩,从来不用打扫,想想就酸爽,得亏那年头没手机…



这是白宫的主殿前面。这里是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每逢节日这里就会有跳神、藏戏等表演。

平台两侧的两层建筑是僧房,后方屹立着一座僧官学校,这里入学门槛很高,只有僧侣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进入这里学习。

进红宫第一层是西有寂圆满大殿,是红宫最大的殿,殿内有四十八根大柱子,四壁满壁画,殿内天窗内墙正中间是五世达赖喇嘛像,宗喀巴师徒三人却在东边,佛祖释迦牟尼在西边。这样不分先来后到、不论资排辈、不讲师承关系的座次设定似乎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大特色,每一尊佛都在各自的地盘充当着主角。殿的东面十分醒目的一组壁画是五世达赖喇嘛当年进北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的情景,大殿的西侧就是金光灿灿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第二层回廊也是布满壁画,北面有五世达赖喇嘛业绩图,从东面直到南面说是从布达拉宫初建到红宫落成以及第二年举行小昭法会的完整过程,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第三层里有著名的法王洞,传说这里是松赞干布当年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一同修法的地方。早在藏传佛教发扬光大之前,这里也是布达拉宫的前身红山宫堡的一部分。那时候,这里一定非常显要,是整个布达拉宫的主角。在八百年的战火中它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成为布达拉宫最古老的部分。

第四层的坛城殿内遍绘壁画,南边同时出现布达拉宫、五台山、北京的模样。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里则记录了他坐床、进京觐见清朝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历史场景。 整个布宫最高的殿就是殊胜三界殿了。出乎意料,殿内供奉着的居然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画像和他的长生牌位,上面同样用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写着“当今皇帝”,前达赖喇嘛每年都要定期到这里朝拜。比皇帝更风光的就是天了。在天的底下,布达拉宫的金顶金光四射,灿烂无比。金顶是整个拉萨最高的地方,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城,而不论从什么方向进入拉萨的人,首先看到的也是布达拉宫这一片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在蓝天下金光闪烁。殊胜三界殿西侧长寿极乐殿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的经堂,也是整个布达拉宫惟一保留这位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

横穿红宫顶部的回廊,可以看到中间的玻璃屋顶。从庄严辉煌的宫殿回到阳光下,一时让人有点不适应。又是非常非常陡的木头楼梯,来来回回下到了西边的出口处。

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拍照,因为进入主殿就不让照相了。藏地的居民认为照相有可能会将他们的灵魂带走,而对佛像来说,拍照更是对佛像的不尊重,因此进入主殿后照相是被禁止的。我们也遇到了有不守规矩的游客拿出手机拍照,被工作人员呵止删除的情景。

从西门出去,又是长长的之字形登山道,护墙是纯白色,上半部分是鞭麻草制成的红墙。昨天我才知道,这个鞭麻草的汉语名字,就是观音柳,在拉萨城中处处可见。

游客在布达拉宫游玩是限时一个小时的,从进入白宫开始算起。虽然不知道超时的后果,不过谁也不想尝试,观赏一番拉萨北面的风光后就顺着登山道下山去了。西边宫墙门外,有长长一排转经桶,应该是供转经的藏民们使用的。沿着布宫外墙,转经者络绎不绝。


走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之中,里面的装饰装潢,浩瀚的文物,珠宝无不让人感到震撼,深切感受到布达拉宫的文化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布达拉宫俯瞰拉萨城和宗角禄康公园。

虔诚的一拜,

在拉萨住宿的民宿,条件还不错,在这里住了好几天,。

第九天,拉萨


又是新的一天,起床后准备去网红甜茶馆打卡。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今天要打卡的就是光明甜茶馆,我们买了一壶2磅的甜茶,两人喝着有点多,来了两碗藏面,有点不习惯,是用青稞做的有点硬,

甜茶也可以一杯一杯的点,一杯一元,藏民一般都把零钱散放在桌面上,服务员过来添茶,添一杯就拿一元,一壶茶下来,整个身体都热乎乎的。

市井气息很浓,真正的拉萨市民的体验,

喝完茶出来在门口还是要拍照留念一下。

路过大昭寺广场,现在就不进去了,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70周年华诞。

公路边上伫立着一头金色大牦牛,哈哈,这头牛比美国华尔街的铜牛要光亮的多





雪林多吉颇章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班禅额尔德尼在拉萨市的行宫。
该建筑于1956年竣工,其址原为雪策林卡。该建筑与1956年竣工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办公大楼相邻


这是拉萨河

扎西顿珠找到双面佛的时候,多吉林活佛说莲花生大师为扎西留下了一部伏藏,待到拉萨河边的***堆上的石头像云一样飞走的时候就会出现,这就是对西藏农奴解放的揭语。--《西藏秘密》

今天来到了拉萨河边,如果对西藏文化感兴趣,推荐看这部电视剧。



在拉萨很多时候都是步行或者公交,其实挺不错的。

又回到八廓街附近



回到了大昭寺

大昭寺前人来人往,除了游客更多的是藏民,很多青海甘肃的藏民一跪一叩首的来到西藏,最终目的地就是大昭寺前。

图片已删除

我们走在大昭寺门前脚步在这里就不由的停了下来,坐了一直半小时才走,就这样一直看着这些跪拜的人们,尤其是老人,我在想他们的世界里是什么样的。







在庄严肃穆的大昭寺北侧,两个威武的石狮子蹲守着一座装饰考究的三层藏式楼房,楼房上匾题“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九个大字,笔力遒劲,酣畅淋漓,路过的游客无不驻足观看,很多人还进入其中参观。这里就是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馆址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中央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据相关资料介绍,1750年,时任驻藏大臣傅清、帮办大臣拉布敦在冲赛康衙门成功诱杀了勾结准格尔部、意图谋反的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两人也在变乱中遇害,驻藏大臣衙门遭焚毁。为纪念两位驻藏大臣的英勇事迹,乾隆皇帝下令将冲赛康衙门改建为双忠祠。辛亥革命后,双忠祠先后用作邮局、警察局等机构。西藏和平解放后,大院分配给民众居住。
史料记载: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来到西藏,总理西藏事务,自此开启近两个世纪的驻藏大臣制度。此后的185年间,138名驻藏大臣来到西藏。这里见证了藏汉团结一家亲的血脉历史,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血脉相连的古老印记。
拉萨驻藏大臣衙门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录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如果你也来八廊街游玩,不妨走进去看看。



藏民都手里转着佛珠,嘴里念叨着藏语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我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一首《见与不见》,笃定的凄婉带着清冷的禅意,俘获无数人的喜爱。

在西藏拉萨八廓街上,有一家“玛吉阿米”酒吧。“玛吉阿米”藏语意为“情人”,相传就是仓央嘉措心爱的情人的名字。

玛吉阿米,如何不负如来不负卿?布达拉宫不是我的,无法邀你一起同住;袈裟不是我的,无法给你披上防寒;骏马不是我的,无法载你夜入我梦;身体不是我的,无法相伴到老;心是自己的,在佛陀面前,却身不由己。我愿将我心全部给你,或索性分成两半,不负佛陀亦不负你。

仓央嘉措(藏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图片已删除

武警巡逻

第十天,拉萨



小昭寺,国家2A级旅游景点。位于拉萨最著名的步行街八角街北面,与大昭寺相距不足千米。其寺前是一条颇为热闹的商业街。如果说八角街已逐渐演变为外来旅游者的“观光街”,那么这里—小昭寺路则更能体现拉萨当地百姓真实的市井生活。小昭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最初的小昭寺是由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汉族工匠建造,所以其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

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后重建,现存的建筑中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四周环绕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殿共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廓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三层楼上过去是达赖喇嘛下榻的地方。小昭寺的金顶也是汉地的歇山式样,以斗拱承托,整座建筑风格也是汉藏合璧。寺内原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是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来在金城公主时期被移至大昭寺,而将尺尊公主携带的另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成为小昭寺的主圣。如今这里是西藏僧侣修习密宗的上密院,这是格鲁派僧人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1-3]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1]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2]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 [2]  西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

色拉寺是格鲁派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
甘丹寺我们没去,甘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郊达孜县,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该寺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始建于公元1409年,是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
布达拉宫可能是大部分旅行者来拉萨必去报道的地方,却往往因为时间或交通的原因而忽略了拉萨的三大寺,其实相比布达拉宫,这三个大寺却更有看点:有历史、有故事、更有大气蓬勃的景观和远少于布达拉宫的游客。


彩色的门楣上,金色的屋瓦下,有一块长方形写着黑底金字的门匾。从上到下依次写着藏文、汉字、拼音疑似英文,因为色拉两字是拼音,后面三字拼不出音。中间五个汉字是“色拉大乘洲”,色拉寺的全称,不知“洲”与“寺”在大乘佛法里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习惯的问题?



从著名的拉萨八廓街往东走百余米,在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的东孜苏路6号,有一座伊斯兰教堂,顶端饰有弯月,教堂大门上端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写有“西藏拉萨清真大寺”的字样,清真大寺礼拜殿敞厅内悬挂有“清真古教”匾额。      整个清真大寺采用伊斯兰教习用的花草纹图作装饰,蓝色作基调,带给人们一种浓郁的宗教特色与地方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审美感知。拉萨人习惯地把拉萨回民分成两类,一类称为八廓卡奇,他们大多居住在八廓街做生意;另一类称为河坝林卡奇,也就是今天聚居在拉萨旧城东南的回民。“卡奇”一词,在藏语中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他们大部分聚居在清真大寺周围,群体意识十分强烈。

晚饭后一个人又去布达拉宫晃荡了

刚刚过了安检就遇到下雨

只好在柱子下面躲雨,


第十一天,拉萨


在拉萨待了这么多一天,只为在拉萨过国庆节,感受一下雪域高原的国庆氛围。

布宫西侧有座药王山,有条小路可至峰顶。但它最出名的却是半山腰上的照景台,这里被广大摄影爱好者称为拍摄布宫的最佳位置。每至清晨,总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发烧友在此等待拍摄第一缕阳光下的布宫。现行流通的5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在此拍摄。
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洞窟式小庙宇,叫查拉鲁普。如果去看,记得带上头灯或手电。
山后则是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从西藏旅游局东面的一条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

标准的打卡姿势,为了打卡专门去银行换了一张新版的50元纸钞。

国庆节这天上药王山排队都花了半个小时,太多的人。

第五套人民币五十元的背面图是布达拉宫,为了制作这幅布达拉宫图,位于上海印钞造币厂的两位高级美工来到了拉萨,他们围绕着布达拉宫取了很多景,正面侧面仰拍俯拍,总是不太满意,浪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有一天,他们无意中来到了药王山东北角一个水厂的厂房顶上取景,当天天气极好,朵朵白云飘在布达拉宫上空,当他们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他们心里万分惊喜:就这张了!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角度”。后期再经过画素描图以及反复修改和雕琢,五十元人民币的图案定型拍板了。

武警装甲车在街上巡逻。

买了一套邮票从拉萨的天上邮局邮寄回家。
今天是国庆70周年,有特别意义。

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是一座融休闲、文化、集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广场。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 

罗布林卡被辟为人民公园,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 
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 

今天天气也好。

西藏拉萨罗布林卡,与布达拉宫、大昭寺一样,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名气人气与后两位却是天壤之别,前来朝拜的藏民不多,连游客也稀少,整个院子静悄悄,空荡荡的,倒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罗布林卡系藏语译音,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是西藏境内规模最大、建造最精美、最具民族特色的别墅式园林。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同时又具有汉民族园林建筑的特点,营造出一个有殿阁楼台、假山亭树、林木花草、水池勾栏的藏汉合璧园林。另外罗布林卡拥有文物3万多件,其中仅国家级文物就有7000多件,多属孤品。
      罗布林卡全园分为三个区:东部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中部为核心部分的宫殿区;西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个景区又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构成不同的景观。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


这个瑞丰宾馆就是我们来拉萨第一天住宿的宾馆,条件一般,位置绝好。

布达拉宫上的彩虹。

这是在拉萨最后的一天,有车友问我为什么要在拉萨耗费那么多时间,凡是去西藏的人,都必去布达拉宫参观。但我想更多的人都是急急的走一遍。这几天,在布达拉宫,在拉萨,我们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段去领略它的风采,可以感受到它不同的神韵,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震撼。

第十二天,拉萨-那曲-安多-唐古拉山-雁石坪镇


今天10月2日,又起了一个大早,今天的行程任务艰巨,今天的目标就是沿着青藏线出西藏。


青藏线上和川藏线有不同的景色,



远眺念青唐古拉峰,念青唐古拉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海拔7162米,与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错相邻。如果跨过山脉,就能到达纳木措了,但是这不在我们的计划内,就不去了。

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上午10:20,当雄县,在水草丰沛的草原上,牛羊在自由的吃草。


沿途都是白雪皑皑的雪山。


中午12:00,途径芒隆拉山

这一路也有区间测速,速度一定要控制好。

中午12:50,进入那曲市境内,魅力那曲欢迎你。




那曲藏北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藏北多山多水,那曲最高的山是念青唐拉主峰,海拔7111米,全地区超过5000米的山峰多达31座,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11座;大小湖泊共计370个,其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11个,全地区湖泊总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81%,各类湖泊中不仅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也蕴藏着富饶的盐、碱、硼等稀有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水草丰盛的天然牧场和野生动物乐园。此外,在藏北辽阔的土地上,还分布着200多处热气腾腾的地热温泉,绝大多数泉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元素。
那曲属于青藏高寒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日照强、日温差大。



下午2:50,在那曲的加油站加油,

为了拍九曲十八弯,哈哈,顶着咧咧寒风下车,冒着感冒高反的风险,我太难了!已经路过安多县,感觉进去了无人区。

早上从拉萨出发,估计还有60公里左右就出西藏界了,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去青海。


下午4:50,到达安多县。听说这边加油站少,再加油。
为什么不在安多歇息一晚?稍后我再说,继续走。

这段路的人烟比可可西里还要少。

只见牦牛不见人啊。

下午5:53,还在安多县境内,地面干燥。

下午6:13,沿途盘山而上,路面已经有碾压过的冰雪,
海拔已经上升了不少,




积雪是越来越多,路面也不如之前好开了。这就是冻土上修建的天路。



已经上到5200米的海拔了。


下车留几个脚印


这就是此次出行的最高海拔处,大名鼎鼎的唐古拉山口,小6必须在此留影。

下午6:40,西藏再见,青海你好!翻越唐古拉山,海拔5231米,室外温度零度。


“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它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四、五月间的高原,江河凝缩成晶莹的冰川,浪花沉默成无言的冰雕,曾经呼啸肆虐,湍急奔腾的江河静静地安眠着。

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望得远。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


一辆重车抛锚在公路边,要在这里过一夜,我想都不敢想。

旁边的青藏铁路,火车正在飞驰。
天马上就要黑了,我们还在路上。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其实作为自驾游的我,根本没有资格说这话,虽然走西藏困难重重,但是相比骑行、徒步、推车、朝圣者,自驾简直是太幸福了,我认为的困难主要是高反,川藏线一路走来,也遇到过像东达山、米拉山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垭口,路过而已,身体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不适,在川藏线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天晚上住在左贡县,左贡的海拔3700多,那天晚上我醒了好几次,一看手机才凌晨一点多,强迫自己睡去但是怎么都睡不着,睡着了一会又醒了,这种夜不能寐也是高反的一种症状。拉萨海拔3650米,我在拉萨住了五天,也遇到过两次,所以自驾西藏的人一般都不选择在高海拔地区留宿。青藏线的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沿途的市县少之又少,所以选择住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上七点多从拉萨出发,下午两点到达第一备选目的地,那曲市,那曲市是大多数人都会选的地方,因为这是拉萨到格尔木路上的唯一一个市级城市的选择,相对而言宾馆酒店较多,选择余地多,价格合适,海拔4400米左右(这已经算低海拔了),但是住在那曲市,就意味着第二天要天不亮就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到格尔木,全程830公里,基本上是凌晨才能到。对于我们而言,今天到那曲才下午两点,如果住下来,也浪费了一个下午,毕竟太早了,那曲也没什么景点,于是乎我们果断继续赶路,继续赶往下一个备选地点安多县,安多县是那曲市下面的一个县,距离那曲市137公里,经过驱车两个多小时,抵达安多县接近下午五点,安多县的海拔4800米左右,风景迷人,兴致正浓,又想今天多走一段路,缓解一下明天的压力,便朝唐古拉山奔去了,

接近七点,翻越了唐古拉山垭口,这一段路并不好走,基本是波浪路,车速快点就直接起飞[捂脸],最恼火的天已经慢慢黑了,我们依然还在路上,为今天晚上的住宿发愁。

现在是晚上8:30,终于抵达雁石坪镇。

垭口过来100公里这个镇叫雁石坪镇,最近的宾馆就在这个镇上,海拔4800,另外就是190公里之外的沱沱河镇了,海拔4600,精力已经不允许我们往沱沱河走了,只有选择在雁石坪镇落脚了,说起这个雁石坪镇,真是大大的超出了我对一个镇的认知,这个镇也是属于藏区,居然没有通电通水,我们九点多达到镇上的时候,因为整座小镇没有什么灯,显得很黑也有些旧。而且整个镇被一种轰隆隆的声音笼罩着!又困又累又冷的我们只想赶快找个地方休息,但是这里的住宿在网上根本搜不到,没有办法提前预定,于是开着车在镇上看了一趟,只有宾馆,没有酒店。由于高原上条件有限,含氧量又很低,我之前还没有在这么高的地方住过,

刚刚到镇口,找了两家宾馆看了看,隔板隔出来的房间,不到3个平方,两张不到80厘米宽的“床”,卫生间就不谈了,价格100元,所以我另外找了镇上看起条件最好的一家宾馆,问了价格是200元一晚(非旺季),也不带卫生间,老板说全镇只有它这一家是通电的,我说:其他人家里也有灯亮着啊!他说:没听见全镇都是发电机的声音吗?这家老板的电是从铁路上搭来的,五块钱一度,连旁边的镇政府都是用的他们家宾馆的电,甚至派出所都没有电,他们镇上用电白天靠太阳能发电,晚上靠发电机,过了零点就完全没电了,所以过了零点就只有他们家宾馆有电,用水问题也恼火,当地藏民用的是河里的水,汉民喝不惯就从远处回民打的井里接来的水。不知这算不算真的落后,由于这里海拔接近4800米,担心晚上睡不着觉,开了一个房间氧气套餐,6个小时180元,我好心疼,住了一个不带卫生间的房间,花了380元。万幸的是或许可以睡个安稳觉,毕竟明天从这里到格尔木还有500多公里国道,途径沱沱河,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昆仑山口,既要赶路也要观景,但愿能晚安!

第十三天,雁石坪镇-沱沱河-可可西里-格尔木


还不到早上6点,我们就出发了,毕竟氧气一断就睡不着了,

早上摸黑赶路,到了沱沱河,天才微微亮,但是已经开始下雪了,牌照再次结冰,

进入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越往可可西里里面走,雪越大,走到风火山,路边已经积起很厚的雪,

眼看着前面的黑色SUV为了避让大货车,滑到了坎下,吓得我们也不敢走了。

这可不算故意遮挡号牌。哈哈,直到一个小时后,道路救援车把事故车拖了出来,雪也小了些,朋友才小心的开车上路,还好有惊无险,

再次偶遇青藏铁路。

波浪路,路况并不好。青藏高原遍布永久性冻土,使公路地基活动频繁,整体呈波浪状无序运动。每年5月气候还暖,冻土开始融化渗水,到6、7月份翻浆严重,道路膨胀和空心,入秋后又开始收缩。典型的莫过于翻越唐古拉山口的路段,最为野性难驯,铺好的柏油路面一段时间以后就在扭曲翻浆中面目全非,人们干脆一直不为它铺设柏油路面。在冻土问题发作频繁的季节,道班工人需要连续数月在户外作业,他们与这条公路的关系像医生与皮肤病人。

天空放晴,蓝天白云,我们也能一睹可可西里银装素裹的一面,真是太壮观太漂亮了,可可西里的野生藏羚羊挺多了,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野牦牛和野驴就少些,不过都遇到了。

藏羚羊,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 
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和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
由于该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穿越无人区,其实还是有人的,中途有加油站,有餐馆,宾馆,沿途配套略逊于川藏,也不至于他们说的,穿越无人区必须见加油站就要加的说法

在这里打卡的人不少。


藏羚羊 (牛科藏羚属动物)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中国拉达克地区。 
1999年中国西宁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尼泊尔、英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们经过深入讨论和充分酝酿正式发布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的《西宁宣言》。这份宣言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际间合作打击盗猎藏羚羊、制止藏羚羊绒制品非法国际贸易活动的局面初步形成,这对保护藏 羚羊资源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大一片无人区之一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最集中的地区。近年由于非法偷猎者的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

在之后一年多时间里,“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筹委会(绿色江河前身)曾经过多方努力没能
筹集到足够的建站资金,最终杨欣把自己的长江源探险经历写成一本书——《长江魂》,用义卖书的钱购买建筑材料,并招集了十二个志愿者,在治多县西部工委协助下,于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建立起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进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

到达了昆仑山口。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包括盘古、西王母、女娲、夸父等等神话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的。这里不仅被誉为神话的诞圣地,也被民间视为修仙圣地,更是传言昆仑山隐藏惊人秘密,甚至连中央都不敢报,是不是真的呢?下面笔者来给大家揭秘真相。坊间传闻在中国解放之前成立了一个091部队,这个部队专门处理一些灵异事件。在1961年12月,该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必须马上进驻昆仑山外围的一个名叫武家村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它们发现了一只人形螳螂,还杀了23个村名,11名解放军战士。根据描述,被发现的怪物的脸以及颈部是人类的,但是整个身体似乎全部都是昆虫组织。尤其是双臂,跟螳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大了许多。整个躯干全部都被一层类似蝗虫胸部的生物组织覆盖,腿似乎还是人的,但是肌肉突起。并且,这个怪物的手臂,也就是“螳螂爪”比钢铁还坚硬,还锋利无比,普通的手枪根本对他造不成任何伤害,最后还是用56穿甲子弹在近距离才将它击毙了。相信读完这一段文字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好玄幻。经过笔者多处查证,其实这是一部短片玄幻小说,并不是真实的,但作者确实写得有声有色。不过,螳螂人虽然是假的,但是关于昆仑山的传说秘闻从来都不绝于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是毛泽东著名诗词<昆仑>中的传世绝句。千百年来,莽莽昆仑编织出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众多名著佳作都与昆仑山有关,因而,昆仑山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昆仑山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远古部分,为此,昆仑山曾以“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流传于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昆仑山不但高峻巍峨,而且是闻名海内外的仙山圣地。从上世纪80年代末,来昆仑山朝觐、观光寻祖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新加坡、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等地的道教信徒不远千山万水,不顾旅途艰辛,走进他们日夜向往的昆仑山,走进西王母瑶池顶礼膜拜、寻根拜祖、祈求安康,以了却终身夙愿。如今昆仑山已成为海内外道教的朝圣之地。
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很多,大多能引起人们无限想象,我相信关于它的传说不会只限于现在,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猜想。

从沱沱河到昆仑山口约260公里左右,青藏线最美的景色应该就在一段了吧。

青藏铁路上的火车穿越昆仑山口,

西大滩驻训基地。临时交通管制,为驻训归来的军队让行,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

随着海拔的下降,积雪也不见了踪影,只见茫茫戈壁,
晚上八点,平安抵达格尔木市,
还好昨天赶到了雁石坪镇,把今天的行程从830公里压缩到了506公里,而且我们今天早上六点不到就出发了,即便如此,今天浏览了沿途的景点后,赶到格尔木市也是晚上八点了,天已经开始黑了,幸运的是格尔木的海拔已经降到了2800米左右,不用担心高反了,我不敢想如果按常规行程,一天从那曲到格尔木830公里会是什么状况。

第十四天,格尔木-久治县-阿坝县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好像是个步行街,在附近超市买了一点土特产带回家。

驱车上高速回家了、

广袤的戈壁中分布着零星的骆驼刺。车辆高速行驶,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映入眼帘,风机“轻舒长臂”,巨大的叶片迎着千古长风匀速转动,为苍茫戈壁带来了“新生机”,也将无尽的电能传输到四面八方。

蓝天白云下,苍茫戈壁中,大片光伏板向阳而立。它们头微昂,接受烈日烘烤,不断地释放绿色电能。

上午从格尔木出发,沿着京藏高速,沿途200公里除了风车发电就没有什么景色可言,车的右边是连绵不断昆仑山山系的布尔汗布达山,左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路牌上都是汉语英语藏语蒙古语四种语言,中午本来说在高速服务区解决午饭,无奈连过两个服务区都不提供餐饮,只好在“伊克高里”这个地方下道找饭吃,


这是一个蒙古族聚居的地方,海拔2925米,伊克高里是蒙古语,《大河流》的意思哦,在海西州,是蒙藏自治州,蒙古族不少,伊克高里也有很多蒙古族。



过了海拔2000+的格尔木,没想到还会翻越海拔4445米的垭口,还好只是路过,不会有高反。


过垭口不就就是冬格措纳湖,冬格措纳湖为藏语,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座落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该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湖水呈深蓝色,淡水,可饮用,湖底凸凹不平,站立山巅,遥望湖面,如同一块跌落人间、千山环抱的碧玉翡翠,这里山势险峻,怪石林立,湖光秀丽,水天一色,岛上栖息着多种鸟类,尤为野生黑颈鹤,也时见棕熊出没,湖鸟泛波嬉戏,闲鱼逐浪遨游,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神湖"。





有些车友在问公路两边的棒子是干什么用得。
青藏铁路的冻土区使用了“热棒”技术,所谓的热棒是一根根中空密闭的钢管,直径约15厘米,高约2米,里面注入氨水,并将热棒的一部份埋入地下,由于上下的温差会让氨水变成气体上升,带走热量,可用以降低冻土的温度,到了夏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今天的目的地终于到达,原计划就是住宿在青海省的久治县,

朋友回家心切,就多开了几十公里,连夜赶回了四川省的阿坝县,

第十五天,阿坝县-理县


家人嘱咐我要买点牦牛肉回去,今天在阿坝县去看了一下,28元一斤,比西藏还便宜,
不过考虑到还有两天才能回到重庆,所以就准备第二天在理县再买。











阿坝县这条路叫牦牛大道,顾名思义,最终证明阿坝的牦牛肉价格是最便宜的。



长江黄河分水岭,在阿坝县境西北部与青海省久治县交界处,一片宽敞的草场地名叫分水岭,在平坦的草地上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在草毯上共同携手向神圣的莲宝叶则山风景区脚下延伸,站在宽畅的省级过境公路上举目望去,即可以看到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携手从山顶辽阔的草地上流向远方。山脚下的两眼清泉,是长江、黄河母亲河寻根旅游的胜地。






理县的公路边就又买牦牛肉的,专门卖游客,问了一下,价格是35元一斤,足足比阿坝贵了7元一斤。
今天收工早,半上午才从阿坝县出发,走了两百多公里,下午四点多就到理县了,一路经过草原、高山、峡谷,今天早点休息,明天下午就可以回家了。
出来都半个多月了,还是有点小激动,有点小期待,想我的两个小宝贝了。

第十六天,理县-汶川-成都-重庆


一早起床去买牦牛肉

逛菜市场,买了一袋蘑菇,


这边的牦牛肉价格和昨天一样,35一斤,里脊,后腿,牛腩,价格都一样的,
牦牛脚杆,看大小,10-20元价格不一,

顺便买了些苹果,


这里的牦牛肉都是剔骨卖净肉,确实是一方一俗

满满的收获,


路过汶川,

快到成都了

成都来过几次,就不进城了,直接路过。

终于回到重庆了,路上渝A牌照的车也多了起来。

  • 自驾游
最后编辑于2020-02-04 22:08:39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9
前往
/9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